中新网重庆新闻5月25日电 25日,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走进重庆市巴南区,来自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实地探访加快建设“江南宜学城,品质教育区”的巴南路径。
近年来巴南区快马加鞭推进“民生工程”,巴南育才中学、鱼洞二小龙泽路小学等7所学校以崭新的形象满足了老百姓家门口上好学校的愿望。
高标准学校建设背后,是巴南区持续推进“民生工程”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巴南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大力发展公益普惠学前教育,着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等民生问题,新增民办普惠性幼儿园33所,新增民办普惠学位7995个;推进城镇学校扩容增位,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加快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李家沱幼儿园打造“幸福立方”园本课程,为幼儿播撒幸福童年;南苑幼儿园着眼活动多元发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鱼洞四小构建“互联网+”养成教育智慧评价体系;田家炳中学“七强化”为学生实现梦想助力……在巴南区,一体化养成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根基。
巴南区在重庆市率先开展区域性德育品牌创建活动,又在2020年启动《巴南区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养成教育行动计划》,以学前“养性”、小学“养正”、初中“养心”、高中“养志”为主要目标,引导青少年儿童在道德、文明、学习、健体、审美、劳动、生活、安全等方面养成良好习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去年,“双减”政策的落地,正好与巴南区近年来大力推进的“巴南区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养成教育行动计划”相契合,巴南区持续深化“养成教育”,助力“双减”落地有成效,为孩子播种下美好未来。
为了打造一支更加卓越的“四有”好老师队伍,自2021年起,巴南教育系统启动实施“培根”工程,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大树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
“大树行动计划”提出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名师建设、机制构建三个目标,从党建、师德、师能、机制四个方面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实施名师工程、名校长工程、青蓝工程、党建品牌化、读书计划、岗位练兵、基地计划七项重点工程和项目,分年度以“扎根”“伸枝”“壮干”“茂叶”“成荫”为主题,重点开展,融合推进。
近年来,巴南区大力推进领雁工程,推进名校品牌引领战略,采用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等办法,实现城乡牵手、强弱结对,提升巴南教育整体水平,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巴南区以“名校+新校”“名校+潜质校”的方式组建首批市实验中学、清华中学、鱼洞二小、鱼洞四小、李家沱小学5个名校教育集团;以“城区学校+农村学校”的方式组建了14个中小学学区,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管理覆盖率达100%;近年来又先后组建了清华小学、融汇小学、巴南小学、星澜汇小学、恒大城小学等5个新生代名校教育集团,优质资源惠及更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巴南区全面夯实“健康工程”,推进“阳光心育”行动计划和平安校园示范校建设,让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近年来,巴南区持续开展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工作,近视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实施“阳光心育”行动计划,打造重庆市首个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甜甜屋”;持续巩固“双减”提质减负工作成效,牢抓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率先在全市启动平安校园示范校创建工作,清华中学、龙洲湾小学等16所学校成功创建为首批平安校园示范校;常态化开展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建成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18所,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覆盖率100%。
产教融合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是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
巴南区教委牵头建立“7+1+N”高校联席会议机制,推进在区高校、部门、园区公司产教融合、校地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重庆理工大学与巴南区联合打造环理工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已培育孵化企业及团队50余个,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企业24家;与巴南区共建了重庆能研理工研究院,引进了5个军用电源相关企业落户巴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