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10月31日电(记者 贾楠)“接到指令后,22个街面应急单元、480名各类平安力量同步响应,仅用10分钟,4名走失儿童全部找回!”近日,谈起国庆假期的一次警情处置,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磁器口派出所所长周维仍感慨万分,“如此的协同效率和处置速度,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这一高效处置的背后,是沙区公安分局围绕“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创新打造的“基层智治多跨协同应急处置机制”在发挥作用。依托这套机制强化数据赋能,该局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强化辖区平安力量统筹调度,实现跨部门一体联动,有效破解了基层社会治理执行层面的梗阻问题。
近年来沙坪坝区公安分局反复探索论证,积极策动党政,持续深耕制度体系建设,“基层智治多跨协同应急处置机制”应运而生。该机制科学细化相关工作流程,从区级层面建立起“公安牵头、统一指挥、条线联动”的运行体系,形成“发现—调度—处置—反馈”的工作闭环,并将指挥调度权限下放到了基层派出所。
“科技赋能,终端先行。”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后,为一线力量配备灵敏可靠的智能“单兵装备”成为关键一环。
沙坪坝区公安分局与中国时空、海能达等科技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及时迭代升级智能终端,全面覆盖一线平安力量作战单元。该终端设备实现了“通信单兵设备IRS标准化编目”,运用了实时动态码相位差分技术,将终端定位精确到“米”,并融合了语音、图像、视频等多种通信手段。
走进渝碚路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巨大的电子屏幕上,除了警务数据实时跳动,来自重庆“141”智治平台、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数字化平台等的相关数据也在持续更新,辖区各类平安力量的当前位置、工作状态一目了然。
所长周洪兵介绍,通过搭建在区政府“政务网”上的“沙坪坝多跨协同平台”,多个基层治理数据中心已与分局警务指挥系统实现“脱敏化”数据流转。综合指挥室不仅能全面掌握街面平安力量轨迹,将指令具体下达到“人”,响应时间控制到“秒”,还可以实时收发多媒体信息,确保随时看得见、呼得通、调得动。让“基层智治多跨协同应急处置机制”最大程度发挥效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