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10月20日电(马姣、邓春梅)“合同里的‘定金’和‘订金’差一个字,法律后果可能天差地别。”近日,重庆市长寿区江南街道江南商会会议室内,长寿法院晏家法庭法官许武星的讲解让在场二十余家企业代表频频点头。这场聚焦企业“急难愁盼”的法治培训,是当地依托“法润寿乡”委员工作室践行“法晏商安”品牌理念的生动一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精准对接企业法律服务需求,长寿法院晏家法庭联合政协力量搭建“法润寿乡”委员工作室,创新推行“六联”工作法,通过联线直通保沟通、联防预警防风险、联合问诊查隐患等举措,推动司法服务从“企业找服务”向“服务找企业”转变。工作室汇聚20名多界别政协委员,采用“1名法官+5名委员”的专业团队模式,实现法律专业支撑与民生诉求收集的有机结合。
培训现场,法院法官许武星结合十余年民商事审判经验,从企业经营模式选择、合同要件审查、劳动争议处理等高频风险点切入,用真实案例拆解法律难题。互动环节中,企业代表围绕合同履行、员工管理等实操疑问踊跃提问,法官与政协委员逐一解答。“既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也要保障企业正常运营,规章制度的合法性是关键。”政协委员杨耀结合工会工作经验补充道,后续将持续搜集企业诉求,推动问题联动解决。
“法官讲得实用,委员答得解渴,这样的服务太及时了。”江南商会一位企业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在场者的心声。作为“法晏商安”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该品牌开展“联调止争”活动80余次,直接推动55件商事纠纷诉前化解;发布法律风险提示90余项;诉前化解纠纷近120件,涉企案件调撤率达60.4%。
下一步,长寿法院将继续深化与政协委员的联动,通过常态化开展普法培训、联合问诊、纠纷调解等服务,以更精准高效的司法服务为企业纾困、为发展赋能,让法治成为辖区营商环境的鲜明底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