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2025科技创新与法治保障前沿论坛在重庆举办
2025-10-18 08:54:25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10月18日电 (罗永皓)10月17日,科技创新与法治保障前沿论坛在重庆举办。

图为论坛现场。西南政法大学 供图
图为论坛现场。西南政法大学 供图

  据悉,本次论坛由西南政法大学主办,以“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创新与科技法治”为主题,邀请专家学者、知名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知识产权与科技变革、科技革命与AI善治、科技创新与管理挑战等前沿论题进行交流分享,深入探讨科技创新与法治保障的互动关系。

  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科普联合会会长、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国辉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创新与科技法治,阐述二者“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的辩证关系。他认为,AI 时代法治面临主体责任认定等六大挑战,应构建以理念、制度和实践为支撑的适配法治体系。科技能够赋能智慧司法实现“法治智能化”,其目标是打造“创新友好型”的法治环境与“法治引领型”的创新体系。

  科技日报社副总编闫耀民指出,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唯一驱动,但可能导致资本投入的边际效益递减。他回顾了我国 40 年来科创氛围的形成过程,强调在关键节点上都有相对应的政策支撑,并提出科创体系的 “双重组织力”概念,同时,他分享 2023 年财政科技支出和企业研发投入数据,分析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阐述科技治理的新使命。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高山行教授以“创新生态租的提出及其对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冲击的思考”为题进行分享。他以典型案例切入,梳理专利制度发展脉络,并提出 “创新生态租” 概念。他剖析这一概念对传统专利制度的冲击,同时给出衔接传统制度、设计新制度的应对思路。

  北京交通大学张明玉教授以 “数智时代人才培养:人形模型与实践探索” 为题,结合陶哲轩的成长案例,提出关于情商培养和长期努力的启示,明确战略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的“三力”,拆解了智商、情商、胆商和韧商等“四商”结构,进而构建“人形模型”。同时,他提出应与国际、企业、国家需求的对接,强化团队协作的实践路径,为数智时代人才培养提供了建设性建议。

  杭州互联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朱敏明指出,要以 “人工智能+” 赋能互联网司法,不断提升审判质效,通过建设数智大脑、元宇宙法庭等举措推动智慧诉讼发展。同时,以互联网司法引导人工智能健康成长,加强技术保护、明确应用边界、筑牢安全防线,并强化前瞻性理论研究与人才储备,为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阿里研究院AI治理研究中心专家彭靖芷指出,全球 AI 发展呈全栈体的系统竞争态势,开源已成为推动创新的核心动力,中国开源模型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她表示,AI 治理需坚持负责任原则并实现多方协同,完善相关法规、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机制,企业应自觉践行科技伦理。同时,应深化产学研合作,实现创新与安全的平衡,通过 “云+ AI” 和开源模式推动技术普惠,护航 AI 健康发展。

  抖音集团法律研究总监刘明则指出,数据有效流通是 AI 产业发展的关键,高质量数据决定着AI模型性能和商业化潜力,并已受到相关政策的推动。同时,数据流通仍面临制度性瓶颈,如权利冲突、优质数据供给不足等问题,全球治理也正从 “能用”转向“用得好”。他建议应构建适配 AI 时代的数据制度,优化法律规则、建立“避风港规则”,在保障安全的同时促进发展。

  西南政法大学陈亮教授围绕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 AI 法” 展开论述,从多视角解析AI概念,对 AI 致害进行类型化分析,提出 AI 法应以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为核心理念,涵盖涉数、涉网、涉算、涉用等领域,构建具有事前性、系统性与规制性的规范体系,以更好地适配人工智能时代法治需求。

  现场,西南政法大学正式发布 SWUP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w Review 期刊。该期刊立足科技与法律交叉领域,是学校深耕科技法治学术研究、构建国际化学术交流体系的重要载体,将聚焦全球科技法前沿议题,搭建高水平成果展示与对话平台,汇聚国内外学界、实务界智慧,为推动我国科技法治理论创新、服务科技创新法治保障事业注入新动能。

  此外,本次论坛设置知识产权与科技变革、科技革命与AI善治、科技创新与管理挑战三大分论坛。分论坛围绕上述主题,邀请到了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众多知名高校,以及腾讯研究院、vivo科技、宁德时代、百度、小米汽车、卡尔动力科技、蔚来汽车、蚂蚁集团、拓数派等头部科技企业,共计30余位专家学者进行分享与交流。(完)

【编辑:陈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