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重庆綦江:渝康家园·啄木鸟工作室“双轨服务”织就农村康复暖网
2025-10-09 18:53:53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10月9日电 题:渝康家园·啄木鸟工作室“双轨服务”织就农村康复暖网

  中新网记者 贾楠

  近日,在重庆綦江的蜿蜒山路上,一支由社工、精防医生、志愿者与村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的“送康入户”团队,正背着康复器材、提着慈善物资,为精神障碍患者送去“家门口”的康复希望。在綦江区民政局指导下,綦江区齐跃创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渝康家园”为依托、以“啄木鸟工作室”为品牌,探索出的农村精神康复服务新模式。截至10月,该项目已服务473名患者,用“基础服务+特色服务”的双轨机制,为患者铺就了一条从“避世”到“融入”的回归之路。

图为工作人员为患者提供上门服务。齐跃社工供图
图为工作人员为患者提供上门服务。齐跃社工供图

  作为全市“精康融合行动”的市级示范点,綦江区东溪镇渝康家园针对当地地形复杂、患者分布分散的特点,构建起“渝康家园”与“啄木鸟工作室”协同的双轨体系。基础服务依托“渝康家园”,面向康复状态良好、愿意走出家门的患者,通过社会工作三大方法开展生活技能训练、社交能力提升等“九大康复训练”;特色服务则由“啄木鸟工作室”牵头,组建专业团队,为行动不便、康复需求复杂的患者提供“九大康复训练+”上门服务,实现“康复到户、服务到家”。目前服务已覆盖东溪镇、赶水镇、丁山镇等偏远乡镇。

  “啄木鸟工作室”以“小场景、微康复”为核心理念,将专业化服务嵌入患者家庭场景。在东溪镇唐家村的服务中,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区精卫中心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用药情况,调整剂量并开展服药训练;社工为高血压患者测量血压,提供健康指导;志愿者使用认知训练器材、握力器等工具用于检测记忆力和躯体功能;村上工作人员通过谈心疏导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图为民众选购手工艺品。齐跃社工供图
图为民众选购手工艺品。齐跃社工供图

  除基础服务外,“啄木鸟工作室”创新推出“康复训练+”特色项目,为患者搭建职业能力提升与社会融入的平台。“爱心小摊”将手工艺品制作与地摊经济结合,10月9日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中,30余件作品营收超500元;“版画之星”培育计划融入綦江本土非遗,患者滕女士、胡女士系统学习版画制作,作品获市场认可;“星光主播”培训9名患者掌握直播技能,通过线上平台与观众互动,突破社交障碍;“手工坊”通过编织、陶艺等手工活动,提升患者躯体协调性与专注力。

  “啄木鸟工作室”创新整合区民政、卫健、残联、慈善会、爱心企业、村社区及社会组织七方资源,构建“信息共享-需求对接-服务转介”闭环机制,还与区精卫中心共建“24小时应急响应”绿色通道;“啄木鸟工作室”联动区慈善会“解救枷锁,让爱回家”项目,为12名患者提供药物补贴、手术资助,助力8人实现庇护性就业;“啄木鸟工作室”联合爱心企业开发“爱心小摊”“手工坊”等过渡性岗位,推动患者就业率提升;“啄木鸟工作室”与村社区建立“三级网格”监测机制,需求响应时效提升50%。七方联动机制破解了传统服务中‘资源分散’‘供需错位’的痛点,形成了可持续的精康服务生态。

  数据显示,参与服务的患者中,45%的社会功能显著提升,家属照护压力减轻30%以上。“啄木鸟工作室”是农村精康服务的创新实践,它以专业化、品牌化、可持续化的模式,为全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提供了“綦江经验”。从崎岖山路到患者家门,从“小场景”到“大社会”,綦江区“啄木鸟工作室”用行动诠释了“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承诺。(完)

【编辑:梁钦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