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9月20日电 题:智联电动车产业的两江机遇
当全球汽车业卷入智能网联浪潮,重庆已在四轮赛道疾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名片越擦越亮。
如今,继四轮车后,两轮车成为智联新方向。重庆继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后,又将打造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
9月19日,首届智联电动车产业全球发展峰会举行在重庆两江新区举行,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同期登场。
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成为发展大趋势,展馆内外,电池、电机、电控、车规级芯片、OTA平台悉数到场,“智联+电动”取代“排量+声浪”,成为绝对主角。
两江新区作为重庆智联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主阵地,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涉及研发、整车、零部件、服务等各个环节。
不同于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在发展智联电动车产业方面,两江新区依托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的优势,牵手渝西电动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带,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核心场景,主攻“智联电动车产业大脑”;渝西负责规模化柔性生产,加快构建智联电动车产业服务体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中国智联电动车产业正推动全球产业生态重构,即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高峰。在这其中,重庆及两江新区将有哪些机遇?
国家战略机遇
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以及智联化时代潮流下,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轨迹类似,电动车市场格局必将重构。
智联电动车产业全球发展联盟提出,重庆可以抢占“智联化”先机,与天津、江浙、两广三大电动车集群竞合发展,支持重点车企海外组装厂建设,打造智联电动车全球智能制造体系,形成重庆—沿海—海外联动格局。
同时,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之下,国内电动车存量更新迭代,国外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增长潜力巨大的全球南方国家市场出海,有望带来电动车产业增长新机遇。
中国两轮电动车市场保有量已达4亿辆,相当于每三个人就拥有一辆,每五户家庭就拥有四辆。
总体较高的市场保有量,但考虑到电动车的寿命、损坏以及消费者升级换代的需求,庞大的存量市场正面临着大规模的更新换代需求。这便为更智能、续航里程更长、安全系数更高的智联电动车带来机遇。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已开始客观地评估禁限摩政策,智联电摩需求也逐渐释放。
据中汽协摩托车分会相关数据显示,全面解除“禁限摩”将产生一个高达万亿元规模的增量市场。
重庆作为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在拓展全球市场中有着独特优势。
长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世康介绍了目前重庆面向国外5大通道:北向经成渝铁路、兰渝铁路对接中欧班列,如能升级为始发编组站,可直开班列,可缩短在途时间1-2天;东向经渝利铁路、果园港,借长江黄金水道、上海港海运至南美、中美,成本较纯陆路低30%以上;西向经内昆、大瑞等铁路及中缅铁路抵缅甸,之后转公路至南亚,或经皎漂港海运至非洲,可缩短约3000海里,缩短在途时间约20天;西南向经内昆、中老铁路至老挝,辐射泰国、柬埔寨,可实现当日发车第三日抵老;南向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通道至钦州港,海运3-4天达柬埔寨、越南。
这些优势让重庆能高效辐射东南亚、欧洲等市场,为智联电动车“出海”搭建便捷通道,而两江新区作为产业核心区,在对接国际市场、推动企业“抱团出海”中发挥着关键枢纽作用。
海外市场机遇
当国内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广阔的海外市场,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正成为中国智联电动车产业寻求突破的“新大陆”。
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动车产量恢复快速增长,实现产量2708万辆,增长23.1%。其中,出口电动车232.4万辆,增长36.5%。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等地区,其中东南亚市场增长显著,出口量占比达38%。
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周超介绍,近年来东南亚各国纷纷推出“油改电”政策,预计到2030年40%的燃油摩托车将完成电动化替代,产生超1亿辆的市场增长空间。与此同时,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同样有巨大的潜力,三到五年后,海外电动车整体市场规模将接近国内市场规模。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年度《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预测,2030年前,东南亚25%的新车将是电动汽车,两轮/三轮电动车将达三分之一。
在非洲,摩托车已成为超过500万人的主要谋生工具。数据显示,非洲电动摩托车市场正以年复合增长率超7.8%的速度扩张,规模预计从2025年的170亿美元跃升至2030年的283亿美元,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绿色出行市场之一。
周超表示,作为最大的电动车生产和出口国,我们一定要利用好全球电动车市场大爆发的窗口期,依靠我们的产业优势,借助我们的全面智联,抢占先机、抱团出海、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中国智造”的品牌形象,加速实现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再到技术标准与绿色生态出海的跨越发展,挣得市场竞争先机。
智能经济机遇
重庆摩托车产业链完备,本地配套率超60%,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就近供应。全市有电动车整车企业17家,成功吸引全国电动车行业前十强中的7家企业入驻,其中3家产量占全国比重高达72%。2024年重庆电动车产量300万辆,2025年Q1增速达46.7%。
电动车智联化周期类似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转变,不仅体现在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更深刻地表现为产业内核的深刻变革——从传统的交通工具制造,向集智能制造、物联网、大数据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生态演进。
随之而来的是,新一代通信技术、消费电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跨界技术与电动车行业的融合愈发深入,边界逐渐模糊。特别是以大模型为代表的前沿AI技术正迅速渗透,以强大的驱动力推动产品加速智能化。AI为代表的智能经济,将成为驱动未来电动车企业的底层竞争力。
两江新区作为重庆市AI及软信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地,新区AI及软信产业企业达到5800家,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正积极打造人工智能集聚区。
基于良好的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基础,两江新区全力推动“智联电动车产业大脑”建设,更好服务重庆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建设,通过“四侧”协同与“四链”融合,系统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发展。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文隆表示,在重庆市政府和两江新区的支持下,中移物联正与联盟合作伙伴搭建“智联技术创新中心”,以产业大脑为核心中枢,强化产业链协作,全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产业大脑预期实现三大功能:支撑渝西地区绿色智造产业集群及海外组装基地协同发展,提升区域产业联动与国际市场响应能力;引领重点电动车、电池企业加快建设全球运营中心,有效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推进智联电动车产业在全链条上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产品结构向中高端迈进。
从“摩都”到“智联电动车之都”,重庆正以产业大脑为引领,以数字经济为驱动,以全球市场为舞台,开启智联电动车产业发展的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