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9月17日电(梁钦卿)为新就业群体筑造“暖新驿站”、共商共议解决老楼“堵心事”……走进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中心湾社区,耳目一新的变化随处可见。这些变化,源于中心湾社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巴渝实践站(以下简称“中心湾社区巴渝实践站”)的新身份。
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立足中心湾社区法治氛围浓、民主基础强,有机融合代表站点、两级基层立法联系点、“141”基层智治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25个功能平台,构建“上墙有形、入手能用、落地有声”的基层民主新平台,让代表能履职、群众能建言、资源能整合、问题能解决。
广泛开展立法征询、民意直达立法机关是中心湾社区巴渝实践站的鲜明特色。沙坪坝区同时拥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
立法信息员进高校、邀请师生到社区,双向奔赴聚集更多民意智慧,累计收集立法意见建议200余条。中心湾社区还与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全过程人民民主教育基地”,联合开发“全过程人民民主”特色课程模块,成功申报沙坪坝区智库调研课题“重庆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转化为思政教育资源路径研究——以中心湾社区为例”。
中心湾社区巴渝实践站有关负责人介绍,自实践站建设以来,就有机融合了代表站点、两级基层立法联系点,搭建民意“连心桥”,打造立法“直通车”。
比如,沙坪坝区人大代表、立法信息采集员黄雪莉牵头的人大代表工作室“雪莉工作室”也设在站内,群众来此反映问题诉求、提出意见建议已然成为常态。又如,开展“巡回代表接待日”活动,市区人大代表、街道议事代表进站赋码亮身份,群众“扫码找代表”,各级代表线下线上接访选民,实现代表履职“零距离”。
今年30岁的冉博送外卖已经两年了,却第一次在送餐点找到“家”的感觉。“我每天要跑三、四十单,以往停车、充电都是问题。现在有了暖新驿站,真是方便了不少。”冉博所说的“暖新驿站”,是由中心湾社区巴渝实践站整合社工部、工会共同打造。
在实践站门口设置“骑手友好停车位”;在站内贴心划出“暖新驿站”区域,配置桌椅、微波炉、充电插头、冰水、热水等;工作人员引导骑手、快递员扫码加入工会,更好维护自身权益。此外,墙上的积分兑换机制也格外显目,参与工会活动可以攒积分,还能兑换成消费券、物品甚至是一些生活服务。据统计,“暖新驿站”已共计服务户外劳动者200余人次。
筑牢新就业群体“幸福港湾”,只是实践站引入“外部”力量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中心湾社区巴渝实践站联合司法部门,成功调解了积怨多年的邻里纠纷;联合法院开展“小小公民”模拟庭审活动,让未成年人零距离接触司法审判流程……这些尝试,撬动司法、法院等部门多跨协同,在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同时赋能基层治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