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9月17日电(梁钦卿)“扫一扫这个二维码,就能直接向人大代表提问题。”9月15日,渝北区回兴街道康晖路社区一楼大厅里,居民王阿姨正在教邻居使用“代表码”反映小区停车难问题。
当天上午,该社区一楼大厅有20多名居民正在议事,按照不同的主题分组讨论,接待群众的有人大代表、街道议事代表,也有职能部门安排人员现场办理答复。
有居民反映的羽裳路隔离护栏损坏200多米的问题,渝北区交巡警支队回兴大队姜英辉现场答复,力争在10月20日前办结。当天,他还列出之前居民反映的9个问题,现场向居民答复了办理进度。
记者了解到,康晖路社区集成式标志性全过程人民民主巴渝实践站,融合人大代表、议事代表、立法联络员、区级部门等力量,既是名副其实的“一站式”民主实践综合体,又是社区居民家门口的“议事厅”。
康晖路社区巴渝实践站的“代表码”是渝北区创新民意表达方式的一个缩影。目前,渝北区446名市、区人大代表信息已公示“一人一码”,群众扫码即可反映问题,系统自动生成办理流程,5个工作日内必须答复。
码上扫,如何马上办?渝北区将代表履职要求转化为量化积分指标,要求代表线上登记报名、线下扫码签到,相关活动归档后自动记录积分、生成档案,由此实现代表进站履职“全周期管理”。截至目前,已累计答复办理群众意见1587条次。
“议事厅”不只是在线上,还延伸到了线下,建立起众多触达民意的触角。
渝北区在企业、商圈、学校、楼宇等区域,因地制宜设立16个特色代表民情联络点,定期组织代表问需、接访,解决园区通勤不便、商圈管理缺位等问题,实现民情收集更精准、服务覆盖更广泛。
比如,康晖路社区推行“协商+网格”双联动模式,将民主协商嵌入老旧小区改造、垃圾分类等民生实事。同时,探索“商铺协商联盟”“楼宇议事角”等跨区域协商平台,推动商户、企业、居民共建“治理共同体”,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难事协商解决”的治理新格局。
今年4月,群众反映翠屏路口与龙石路口交界处斑马线无红绿灯,经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后,现在不仅增设交通信号灯,还开展游摊专项治理,优化停车位。
“现在接送孩子安全多了。”渝北区锦华学校教师李雪梅说,整治后人车混行现象基本消除,校园周边环境整洁有序。
据统计,渝北区5年来累计票决(选)实施民生实事项目区级55件、镇街1121件,投入超100亿元。这些聚焦群众身边“关键小事”的项目,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议事厅”,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