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9月1日电 题:秀山县中平乡的生态“翻身记”
作者 张莉 李雪
近日,在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平乡,夏日的八排村溪清澈见底,几条小鱼在潺潺流水中灵活游弋。溪边,村民杨胜才正弯腰查看水质,脸上洋溢着笑容:“看这水多清,小时候的感觉又回来了!”
然而就在两年多前,这条贯通村落的溪流还是周边群众投诉的“重灾区”:牛蛙养殖场的废水经过初步处理后排入溪。“最严重的时候,溪水底层有一层黑色,溪水边能闻到刺臭味。”八排村村民杨桂花回忆说,“洗菜洗衣服都不敢用溪水。”
“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了!”2024年5月,中平乡党委书记白海下定决心。乡党委、政府成立工作专班,对牛蛙养殖场进行关停。
“关停工作很难,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中平乡副乡长杨兴坦言,“但我们算清了生态账:牛蛙养殖密度大,饲料投放多,养殖污染严重影响水质,这些高污染养殖业必须退出。”
中平乡引进生态养殖企业,推广“清水养殖”模式,在原来的牛蛙养殖基地,现在是一片整齐的泥鳅养殖池。村民杨师傅正在池边投喂饲料:“泥鳅养殖用水量少,污染小,经济效益也不错。今年每亩预计能产出1000多斤泥鳅。”通过产业转型,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收入。
除了关停污染养殖场,中平乡还加大资金投入,修建污水处理设施,实施河道清淤。
环境改善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平乡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种植优质水稻、蔬菜等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村民收入不降反增。
“环境变好了,我们种的生态稻米非常受欢迎,一亩地能增收近千元。”村民杨翠芬笑着说,“绿水青山真的就是金山银山。”
夕阳西下,八排溪畔传来阵阵欢笑声。孩子们在清澈的溪水中嬉戏,老人们坐在岸边闲聊。中平乡用实践证明:保护生态不是负担,而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