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7月31日电 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主办的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31日在重庆举行。本次论坛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汽车新未来”为主题,设置智库闭门会、主论坛、平行分论坛、品牌分享会、政企对接会及成果展等系列活动,打造洞察汽车产业未来的思想高地。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深刻重塑汽车产业生态。
主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新质生产力引领汽车产业变革的路径思考、ESG 助力汽车产业行稳致远、中国车企出海的借鉴与选择、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实践、汽车“新势力”的差异化发展路径、核心零部件技术创新赋能整车新质生产力等话题,通过主旨报告、主题分享等形式展开深度交流。
“紧紧把握新能源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契机,牢固树立以电动化牵引汽车产业网联化、智能化发展的主导方向和技术路线。”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苏波指出,推动汽车产业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强化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高水平开放合作,持续优化体制机制环境。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彭华岗表示,面对变革,中国车企需要与供应链携手,完成从“被动合规”到“主动引领”的跨越,重塑核心竞争力。在减碳与增长的平衡中,车企可以走出独特的技术路径,也能通过ESG体系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总经济师陈文玲认为,汽车产业作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要进一步做好技术创新、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数字经济赋能这三篇文章,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建设汽车强国注入澎湃动能。
主论坛上,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汽研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共建汽车产业经济信息研究平台,整合权威数据与技术研究资源,为行业提供精准的市场研判、政策解读和趋势预测;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中国汽研联手筹办汽车品牌专委会,旨在扩大产业朋友圈,以标准体系赋能测试认证,共塑品牌竞争力。
主论坛上,还发布了汽车新质生产力优秀案例,25家优秀企业案例入选。同期发布的还有“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