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7月26日电 题:重庆南川区公安局生态警长李宗明36年的“守山人生”
盛夏的金佛山,是绿意流淌的秘境。在海拔1500多米的莽莽群山中,一个藏蓝色的身影,带着他的巡山“三件宝”——砍柴刀、大水壶、护腿套,正步履坚定地扎进深林。他就是重庆市南川区公安局食药环支队民警、金佛山的生态警长李宗明。
山之情:根植血脉的守护
金佛山,幅员1300平方公里,头顶世界自然遗产等“八顶桂冠”,是8000多种生灵的家园,珍稀动植物的基因宝库,更是南川人民赖以生存的绿色屏障。
1989年,23岁的李宗明脱下军装,怀揣着对故土山林的赤诚,选择成为了一名森林警察。从此,他的双脚便深深扎进了这片绿水青山。36载寒暑,13000多个日夜,3000多次跋涉,29万公里足迹——这串数字,刻录着他穿越荆棘密林、趟过溪涧瀑布的艰辛,也铭刻着与盗伐者斗智、与自然险境斗勇的惊心。
巡山,远非游山玩水。 近日,李宗明腰间别着那把标志性的砍柴刀,再次带领年轻民警和护林员,深入金佛山的莽莽林海,同行人员称他——“竹林刀客”。
金佛山上方竹笋林超过10万亩,笋棚1800多间。采笋季临近,1万多名笋农进山,两个月吃住在山上。防火宣传、保护动植物、排查纠纷……任务繁重。山高路陡,枝密林茂,爬“天梯”、劈荆棘、过独木桥,李宗明在山野间磨砺出的不仅是绝活,更是“竹林刀客”的胆魄与担当。
大山深处,危险如影随形。天气瞬息万变,方才烈日当空,转瞬暴雨倾盆。李宗明记得,一次巡山突遇冰雹,手臂被砸得红肿。
“别动,让它先走!”一条通体碧绿的竹叶青横亘路中。李宗明沉着应对,驱蛇前行。银环蛇、虎斑颈槽蛇、原矛头蝮……毒蛇是常客,野猪是隐忧。护腿套和砍柴刀,是生命的保障。“人不犯它,它不犯人。”他的从容,源于对大山生灵的深刻理解和敬畏。
穿过竹林,几株挺拔的银杉跃入眼帘——这是300万年前冰川遗留下来的珍宝,被誉为“植物大熊猫”。每次巡山,李宗明总要绕道看望这些“老朋友”,它们的安危,是他心头最深的牵挂。
“李警官,进来喝碗油茶!”每至笋棚,总有乡亲热情邀请进棚歇歇脚。山风拂面,围炉夜话,这份融入骨血的乡情,是跋涉中最温暖的慰藉。“走进大山,拥抱自然,和乡亲们拉拉家常,心里头踏实。”李宗明笑道,此刻的温情,正是“竹林刀客”扎根山野、守护一方的力量源泉。
山之卫:生死无畏的较量
纵是经验老到的“森林通”,也有心有余悸的时刻。
2014年,山王坪勘查盗伐现场,突遇30多头野猪群。“当时大气不敢出,后背冷汗直冒,生怕惊动被群攻。”万幸,野猪感知无恶意,慢慢散去。原始森林、悬崖峭壁、洪水猛兽,是涉林案件现场的常态。“每起案子都不易,但再难,也决不后退!”李宗明语气铿锵。
松材线虫病,传播快、致死高、防控难,被喻为“松科植物的癌症”。为守护银杉栖息地及周边林区生态安全,李宗明未雨绸缪,将松材线虫病防治列为巡护重点。 在一次巡查中,他与同事查获一车来自周边区县的非法采伐疫木。经过深挖线索、巡线追踪,在无相关司法解释的情况下,成功侦破全国首例“妨害动植物防疫、检疫案”,有效阻断疫木流通链条,防止重大生态安全风险,并为全市同类案件的侦办提供遵循。
三十余载办案路,李宗明淬炼出“三步法”:细勘现场、深挖走访、追踪调查。凭着这“笨功夫”加上与时俱进的智慧侦查,他屡破疑难案件:反复勘查5次,从一把斧头锁定真凶,破获山林火灾案;连续7天扎在山里,破获原始森林盗伐案;踏着没膝积雪深入勘查,擒获高价值茶花树窃贼……
36年来,他参与查处涉林行政、刑事案件1900余起,救助野生动物220只。他参与侦破多起案件获评全市行刑衔接典型案例。数字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与荣光。
山之愿:绿色长存的薪火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林麝等是我们生态警务联勤点关注的重点,每次巡山要仔细观察、记录活动轨迹,也可以用无人机,扩大巡逻范围……”在南川区公安局生态警务培训会上,李宗明正悉心传授。他深知:破案是最后防线,源头预防才是根本。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在生态保护领域至关重要。
金佛山广袤,守护不易。近年来,南川区公安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构建生态警务机制:设立生态警长、生态专家、生态义警;打造生态警务站、生态警务室、生态联勤点;整合多方资源,强化行刑衔接,打通生态治理“最后一公里”。
“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李宗明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联合护林员、网格员、村社干部,组建起60多人的“生态义警”队伍。守护力量,从“孤勇”走向“众行”。今年,在生态义警队队员协助下,他快速联动多部门查处一起盗伐案。
生态警务推行后,李宗明提出的砂石监管、非法捕捞、违规排污等治理建议被采纳。今年,他在全区“护绿”“护松”行动中,又提出20余条宝贵建议。守护的智慧,在更广阔的领域发光。
如今,金佛山景区及178环线火爆出圈,方竹笋、大树茶、中药材、避暑露营等产业蓬勃兴起。满目苍翠的“高颜值”,正源源不断转化为富民强区的“高价值”。这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盛景背后,李宗明和无数生态守护者的藏蓝身影,从未缺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