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7月4日电(梁钦卿)人类发出声音,通常需要声带振动,这是人体内一项复杂精妙的配合。而当疾病夺走喉咙和声带时,意味着人生被按下了静音键。无喉者该如何重获新“声”?
第十一期食管发音训练班暨第一期食管发音训练师培训班2日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正式开班。参加培训的8名无喉患者均因喉癌或下咽癌接受了全喉切除手术,其中更有患者不远千里赶来重庆参加培训,重新发声成为他们现在最迫切的愿望。
活动现场,59岁的陈先生听着讲台上老师讲解如何练习“打嗝”的方法,一字一句记着笔记。“发声”是已经因喉癌进行全喉切除的他目前最迫切的愿望。“我想早点能说话。”他在写字板上写下自己的心声。
这次培训班,陈先生和他的7位“同学”都觉得,自己一定能重新说话。已经用食管说话5年多的赵静波,是他们共同的榜样。
赵静波是食管发音培训班第六期的学员,这次他特意来到现场为病友们加油打气。“让大家看到我的状态,能更有信心。”赵静波笑着说,“现在买菜、聊天、唱歌都没问题,连划拳都不在话下。”
他表示,通过食管发声的关键就是要学会打嗝,并勤加练习。从学会打嗝到慢慢说数字,再到说一个完整的句子,赵静波大概花了半年时间。刚开始说得并不流利,后来在朋友店里帮忙,天天和人交流,他越说越顺。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肿瘤科主任吴剑表示,目前,外科重建发声方法、人工辅助发音方法以及食管发音方法是帮助患者重获新“声”的三种方法。外科重建发声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且存在一定风险,人工辅助如电子人工喉,声音机械化而且价格昂贵。相比之下,食管发音只需要经过培训掌握方法后坚持训练,就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恢复言语功能。
吴剑介绍,通过食管发声训练,无喉患者可以恢复说话。通俗地说,就是利用打嗝的声音进行说话,只要学会了打嗝就有机会再次发声。
自2011年起,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肿瘤科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已成功举办十期团体食管发音培训班,帮助来自全国各地100多位无喉者掌握发音技巧,重获新“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