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5月21日电(李雪)在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背景下,高校如何实现学科建设与国家战略的深度融合?5月20日,记者跟随2025第五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采访活动走进西南政法大学,探访这所被誉为"法学黄埔"的高校的创新实践。

作为法学教育重镇,西南政法大学近年来立足"国之大者",构建起以国家安全、纪检监察、科技创新、国际传播为特色的"高峰引领、高原崛起、基底厚实"学科生态体系,形成了学科建设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发展新格局。
聚焦国家需求 打造特色学科集群
在国家安全领域,学校2018年率先成立国家安全学院,2021年获首批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构建了全国唯一的本硕博(后)贯通培养体系。

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同样成效显著。学校在《监察法》颁布当日成立全国首个监察法学院,先后与重庆市委办公厅、市纪委监委共建研究机构,2024年获批全国首批纪检监察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科技创新方面,学校2020年获批建设西南地区首个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与腾讯、大疆等头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
在国际传播领域,学校2018年获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在人权舆论、对外法治传播等方面形成特色优势。
交叉融合 培育新兴学科增长点
人工智能与法学的跨界融合是学校学科创新的亮点。2018年成立的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法学院,首创"人工智能+法律"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学校智慧司法学科群获重庆市立项,相关研究中心获教育部培育立项。
实践育人 服务社会发展
该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的重庆市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宣讲团五年来开展宣讲800余场,创作的多部法治情景剧获奖。作为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单位,学校人权研究团队深度参与国家人权白皮书撰写等工作,多次为中央部委提供决策咨询。
从智慧司法实验室到基层普法宣讲,从知识产权研究到国际人权对话,西南政法大学正以"三位一体"的学科生态体系,书写着服务国家战略的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