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乡村访问学者”走进川渝乡野 探索“城乡融合与未来乡村”
2025-04-10 18:51:41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4月10日电 (梁钦卿)第二期“乡村访问学者工作坊”启动仪式10日在位于重庆的西南大学举行,工作坊成员将在川渝两地探索“城乡融合与未来乡村”。启动仪式上,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张谦、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袁宏受聘成为最新一批的“乡村访问学者”。

  自2022年以来,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以及福建省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浙江省缙云县河阳乡村研究院、四川省麦昆塔未来乡村研究院等乡村实践平台,联合发起“乡村访问学者”计划。截至目前,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共有14名学者受聘成为“乡村访问学者”,在中国各地的田野乡间,以专题研究、工作坊组织、咨询指导、书稿撰写等方式开展研究。

  作为“在乡村发现中国”跨学科联合调研的“驻地版”,第二期“乡村访问学者工作坊”将在重庆和四川两地接力举办,从百年乡村建设集大成的北碚,到城乡融合先行示范的南岸、巴南,再到以新老村民共创未来乡村的成都铁牛,工作坊将沉浸体验并深度聚焦生长于川渝热土中的前沿探索。

  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潘家恩介绍,“乡村访问学者”不是换个地方写论文,也不只开展与乡村有关或以乡村为名义的研究,而是致力推动乡村振兴机构、实践点、多学科学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与协同创新,以乡村为方法,向大地求学问,共建“开放式田野”,实现学者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我长期在国外工作生活,回国的时间有限,走过的乡村虽然多,但往往是走马观花。”张谦认为,自己以前去乡村只是浅层走访,只有真正做到“在乡村”,才能理解如今中国乡村发展更深层的行为逻辑,以及乡村各种各样从业者所面临的挑战和需求。放眼国际社会,中国的乡村发展历程具有特殊性和丰富性,“乡村访问学者”在乡村实践中一定能够产生新的理解。

  袁宏表示,乡村振兴离不开“振心”,构建积极正向的社会心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从心理学建设的角度看,不仅要借助西方的理论方法,更要在中国本土进行探索研究,结合当下农村、农民情况的现状,积极发挥心理学效能,为乡村振兴增强内生动力。(完)

【编辑:周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