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梁平区开展中外青少年相约梁平“好春光”惊蛰体验活动
2025-03-17 17:53:28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3月17日电(徐勤)3月16日,“万里中国”主题外宣活动之“留学重庆·读懂农历”中外青少年相约梁平“好春光”惊蛰体验活动举行,中外青少年们通过习俗体验,去感受中国独有的传统习俗。

图为梁平区回龙镇油菜花田。 主办方供图
图为梁平区回龙镇油菜花田。 主办方供图

  “今年,我们将十二生肖融进了油菜花田,让大家来回龙看油菜花时,能有更好的体验,也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梁平区回龙镇镇长彭飞称,回龙镇适宜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游客可以在畅游花海中找到自己的生肖属相,打卡拍照。

  彭飞介绍,“稻油轮作”模式通过农业文旅融合、技术升级和产业延伸,使柏河花谷实现从传统种植向综合效益提升的转型,以前的冬闲田,现在变成了增收田。

  现场,研究中国民俗的文化学者唐文武为中外青少年们分享了惊蛰节气的特点和习俗活动。唐文武称,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图为中外青少年们学习竹编手艺。 主办方供图
图为中外青少年学习竹编手艺。 主办方供图

  在习俗堂会体验中,中外青少年们学习了中国的竹编手艺、参加了惊蛰吃梨、吃鸡蛋的活动。在插花老师的帮助下,中外青少年们还学习了用油菜花来进行插花的技巧,并参与制作了风筝。

  现场,花艺师李李介绍,惊蛰时节,百花盛开,而金黄的油菜花格外漂亮。用的时候,可以对它们的枝条进行修剪,让其或高或低,再搭配一些其他春天的花束,让花篮装满生机勃勃的春天。

  风筝制作老师黄巧为留学生们介绍起了风筝在中国的演变过程。黄巧介绍,风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东周春秋时期。相传,墨子用木头制作了“木鸢”,这是人类最早的风筝雏形。

  鲁班在墨翟的基础上,改进了风筝的材质,用竹子制作了更轻盈、飞行更稳定的“木鹊”。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人们开始用纸代替木头和竹子制作风筝,被称为“纸鸢”。

  而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可看到“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连年有鱼”等,这些风筝都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图为中外青少年学习风筝制作。 主办方供图
图为中外青少年学习风筝制作。 主办方供图

  “中国的竹编精致漂亮,看着是简单的几根细细竹丝在穿来穿去,却是需要很多的技巧,典型地看着容易做起来难。”一名来自重庆邮电大学的留学生说。

  活动主办方表示,从惊蛰文化到惊蛰习俗,丰富的活动内容,让留学生和当地青少年一起,沉浸式体验了中国传统节气文化和各种各样的文化创意艺术。既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也增加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重庆时尚生活的了解,更拓宽了中外青少年的交流形式。而“留学重庆·读懂农历”中外青少年自然探索农历体验活动,也将持续走进重庆各区县美丽乡村、镇街。(完)

【编辑:杨梦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