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南岸民建助力楼宇统战工作在基层生根发芽
2024-11-18 18:51:57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11月18日电“能否履行参政党各项职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会员之家政治价值、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大化,这是检验会员之家建得好不好的重要标准。”近日,民建南岸区委会主委简光秀介绍区委会会员之家时说。

  2024年,民建南岸区委会按照民建重庆市委会和中共南岸区委统战部的整体部署,以建设市级会员之家为抓手,在建成12个支部会员之家的基础上总结建设经验,力使区委会的会员之家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平台、开展组织活动的家园、宣传多党合作的窗口。

  巧借招商引资,在平台打造上下足功夫

  2023年9月,民建南岸一家会员企业准备重新寻找办公场地,民建南岸区委会积极联系相关单位,在帮助企业实地走访了解相关信息后,选中并盘活南岸区花园路龙锦苑闲置近8年时间的国有资产4000余平方米,出资修复烂尾空间,创立达林智合大健康智创产业中心。从清除建材垃圾到联系物业维修外墙,从修补屋顶漏水到协调路面停车位,民建南岸区委会巧用招商引资服务政策,联系所属街道、相关部门,帮助企业快速入驻。

  2023年12月,民建南岸区委会向重庆市委会申报成立市级会员之家,打破会员之家传统用于支部开展活动的局限,整体采用电子设备更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民建区委会的发展历程及工作情况,内设民建南岸企业委办公室、妇委会办公室、律师会员服务站、会员共享读书室、共享会议室等,于2024年5月正式挂牌运营。

  民建南岸区委会立足基层,用实际行动发挥出经济界别参政党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力所能及地帮助存量国有资产用起来,让沉睡的国有资产动起来。

  聚焦楼宇经济,在凝聚人心上下足功夫

  会员之家能不能进行整体业态打造,实现“1+1>2”的发展效能?2024年2月,民建南岸区委会组织会内专家走访达林智合智创中心,明确会员之家的功能除了用于各方面会务活动的开展,还应使其成为会员企业对内、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合作共事的核心阵地。

  为充分发挥新时代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打破业态、界别限制,民建南岸区委会以繁荣楼宇经济为重点,探索非公经济与新的社会阶层、街道商会、社会组织等统战成员合作共建的新模式、新思路,从引领、组织、阵地、平台、载体、制度等方面深入推进楼宇统战工作创新发展。3月,民建南岸区委会协调区经信委将达林智合智创中心纳入“满天星计划”并挂牌,联系街道党工委将花园路街道商会迁移入驻,5家民建会员企业、1家市级社工组织、1家区级志愿者服务中心入驻大厦。民建南岸区委会联系区委统战部针对驻厦企业从业人员学历高、年纪轻,思想活跃、联系广泛、影响力大等特点,将会的自身建设与统战工作尤其是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有效结合,先后建立起楼宇统战工作站、政协委员履职工作室等组织,团结了一大批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党外知识分子。

  引导统一战线成员巩固思想政治基础不能只谈思想、讲教育,以服务“走心”促统战工作“入心”。民建南岸区委会根据楼宇经济发展特点,在中共南岸区委统战部的指导下,量身打造统战阵地,依托大厦协助开展统战工作,及时了解、反映各方面成员的思想和诉求,发现、培养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更好地把各方面人才凝聚起来,增强了组织凝聚力。

  结合同心基地,在服务发展上下足功夫

  一年来,民建南岸区委会以服务企业、服务经济、服务社会为宗旨,针对不同类型的驻厦企业,搭建了个性化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政策服务平台、合作共赢服务平台。这些服务将民建的自身建设和统战工作与企业发展以及企业规范管理经营的需要紧密结合,既帮助企业及时了解政策、解决实际困难,也为开展统战工作提供了重要抓手。同时,民建南岸区委会与共青团区委合作,在大厦挂牌大学生校外培训基地,持续开展高校大学生及青年的创业就业培训活动;并与南岸区妇联合作开展全职妈妈新媒体就业培训;此外,还与街道联合开展灵活就业人员岗前培训等,用楼宇统战工作切实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024年6月,围绕中共南岸区委统战部“同心实践基地”建设,民建南岸区委会把做好南山街道双龙村产业升级作为楼宇统战的重要落地项目之一,用行动共画凝心聚力“最大同心圆”,共求互融共促“最大公约数”。一方面开发研制出符合大南山、大南岸、大重庆特色的香遇南山、神话故事(大禹治水、弹子石等)、重庆口味(花椒、牛油)等系列产品,产品种类包含四个种类100多个品种。同时,建立培训组织和运营组织。通过社工组织,对乡村、社区灵活就业人员开设短视频剪切、场景布置、客户服务、直播技巧等系列公益课程,让乡村和社区待业人员通过培训,拥有自己的运营账号,宣传大南岸文化,销售大重庆文旅产品,解决灵活就业问题,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其本人和村集体合作社。真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的实践中把“同心”思想融之于内心,践之于行动。(完)

【编辑: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