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9月21日电(李雪)“晴天一身灰、雨天路成河。”2024年4月2日黔江区人大代表向太敏接到社区居民反映的大庄社区积水问题经核实后,将情况反馈到黔江区人大城西街道工委。
很快,由黔江区人大城西街道工委牵头,组织黔江区公路事务中心、蓬江食品公司,以及部分区人大代表、议事代表、居民代表共同到现场调研。经过现场踏勘,大家一致认为,要彻底解决问题,必须挖开涵洞,彻底清理边沟内的淤泥。
随后,居民、区人大代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聚在城西街道水井湾社区人大代表活动站,进行了“三方议事”。大家各抒己见,共同商议地牯牛厂外公路边沟堵塞疏通问题。
蓬江食品公司负责人说,该企业于2004年接手地牯牛厂区时,货运通道横跨边沟已成事实,确实一遇大雨就会形成积水,影响群众出行,高速公路建成后问题更严重了。黔江区公路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大家共同出力、协商解决。最终,三方议定通过整合各方力量资源,解决路段积水问题。

2个月后,黔江区公路事务中心组织施工队伍进场,对已被泥土填平的沟渠进行清理,一举解决了困扰周边群众多年的公路积水问题。
这是黔江区“三方议事”工作机制助力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基层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黔江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建立了群众代表、人大代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开展议事协商、共同推动问题解决的“三方议事”工作机制,使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嵌入基层治理之中,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助力。
黔江区人大常委会依托设置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人大代表“家站”,组织人大代表轮流值守,常态化开展接待选民活动,并在“家站”外设置了群众意见“收音壁”“回音壁”,路过的居民可以随手用笔写下诉求,实现了“全天候”听取民声。
收集诉求只是“三方议事”工作机制的第一步,黔江区人大常委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接二访三议四评”的全流程工作闭环机制,推动人民诉求有效办理落实。
据悉,2023年以来,黔江区通过“三方议事”平台开展议事活动205次,推动解决了城东街道桃子坝片区城市公厕建设、蓬东乡30余年的土地纠纷等人民急难愁盼问题170个,有效提升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