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9月14日电(李雪)“从发起腾退号召,到全面完成腾退,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9月12日,位于重庆市梁平区云龙镇的林业保障性苗圃内,管护员肖厚国告诉记者。

原来,他所在的现代科技林业展示园有近百亩地,由于常年闲置,被附近几个村民“自主”种上了菜、栽上了树、堆起了建材,尽管是国家征用的地块,但要让大家自愿、无偿腾退,并不容易。于是,肖厚国把他的难题反映到了“龙溪议事堂”,腾退一事很快得到了解决。
据了解,“龙溪议事堂”由当地人大代表牵头,社区干部、村民代表共同参与组建的议事平台。每当遇到重大事件,村民代表就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摆上“议事堂”,社区干部负责整理归类,人大代表通过议事会的形式进行协商讨论,提出解决办法。同时,将议事决议以书面形式交由相关单位办理,并持续跟踪问效。
“别看‘议事堂’小,起到的作用可不小。”云龙镇人大主席陈为军表示,自从有了“龙溪议事堂”,当地的矛盾就再未走出过镇。
“龙溪议事堂”是梁平畅通常态化征集民意渠道的创新实践之一。近年来,梁平组建大量人大代表活动服务平台,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将大家最关注、最直接、最现实需求的“关键小事”作为“民生大事”,用以充实民生项目库。
“我们民生项目的‘诞生’,都要经过‘群众出题、部门申报、专家评审、政府审议’过程。”梁平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只有经过层层筛选,才能确保民生项目顺民意。
以2024年梁平民生实事项目为例。首先经电视、网络和人大代表“家”“站”等线上线下渠道,梁平向全体市民征集区级民生实事建议698条;随后,由区级相关部门结合征集到的民生需求情况,明确民生实事项目的重点领域和方向,提出民生实事建议项目20余个,并细化项目目标、实施主体、进度安排、资金保障等关键要素;紧接着,由专家团队从民生实事项目必要性、可行性、公益性、普惠性等方面出发,对20余个民生实事建议项目,逐一分析论证、深入走访调研、全面掌握实情,从中初选区级民生实事项目16个;最后由区政府常务会结合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民生问题和区委、区政府部署的重点民生工作,从16个初选民生实事项目中遴选12个,报区委常委会同意。
针对选出的12个项目,梁平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从普惠性、实用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审议,集体表决同意将候选项目提交区人民代表大会进行票决,经过全区人大代表的差额票决,最终敲定了以职教中心新城校区建设为代表的10个需要政府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并以人代会公告形式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人民监督。
项目确定后,梁平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日常勤关注、半年一报告、年度一测评,综合运用视察、调研等多种监督方式,及时掌握票决项目的推进动态,了解项目实施进度,监督票决事项落实效果。
据梁平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2024年10个民生实事项目已开工9个,完成投资7.25亿元,投资完成率达89.7%。(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