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金凤凰报】为缅甸政法多领域培育高端人才 西南政法大学与东盟各国合作成绩多多
2024-09-12 22:44:14 来源:金凤凰报

  在重庆西南政法大学内的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展出的校友墙上,来自东南亚各国从事政法类的数十位校友照片和简介吸引参访团记者们驻足观看。

  其中,不乏来自缅甸联邦共和国的多位政法类从业人士,有来自联邦级的缅甸外交部和缅甸联邦法院等部门的官员,也有来自内比都、仰光和曼德勒地方法院的法官等多位校友曾在此留学深造。

  据西南政法大学介绍,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拥有层次高、覆盖广的东盟国家法律法学资源,并通过整合这些资源,将该中心打造成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传播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智库机构。

  缅甸法律事务部、柬埔寨司法部、老挝司法部、东盟法律协会、泰国司法学院……成立10余年以来,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已与包括司法部门、高校、律师协会、律所等在内的多个东盟国家法律法学组织建立了良好合作交流关系。

  这些合作交流包括:合作共建法律咨询中心,“订单式”培养东盟高端法治人才,创办《中国—东盟法律评论》,创设“中国—东盟法治论坛”,联合发起“陆海新通道法律服务联盟”等等。

  9月9日,缅甸《金凤凰报》记者跟随着“2024中外媒体看陆海新通道”采访团一行,探访依托西南政法大学设立的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在这里感受了“跨越国界的法治研究”。“在校友墙上,我看到了来自缅甸政法多部门的官员和律师” 缅甸《金凤凰报》记者倪兴海表示,这说明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的影响,不仅限于教学研究方面,亦在更多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为中国和东盟的合作发展作出了很多贡献。

  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曹云松介绍说,中心通过司法协作,为当事人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3+2”省区市法院参与诉讼提供便利,提升执行效率和执行兑现率,并通过帮助当事人快速解决商事纠纷,优化营商环境。

  曹云松表示,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的国家和地区范围不断扩大,中心在涉外业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突破。例如,将继续利用东盟国家域外法查明平台、《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法律查明机制指引》等,联动多方,在东盟法律查明方面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

  当天,“2024中外媒体看西部陆海新通道”采访团一行走进位于重庆的西南政法大学,参访该校的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并与该校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就国际传播与传媒人才培训话题进行交流座谈。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怀勇表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国际传播合作前景广阔,这不仅能加强双方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还能推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随着数智技术的发展,当下有机会可通过新闻报道、社交媒体、跨境视频等多元传播渠道,进一步增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李韧介绍,学院以“学科、专业、课程、实验班”建设开拓创新,不断探索“中国立场、全球视野”的实践新路径,以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家国情怀、社会担当、国际视野的高质量新闻传播人才。

  会上,泰国通讯社国际新闻总编辑瓦查琳·塞塔库丹女士、柬埔寨《柬华日报》副总编辑杜冰玉、老挝资讯网总经理周泽宇、马来西亚《亚洲时报》执行董事张嘉宙和缅甸《金凤凰报》新媒体部资深记者倪兴海等多位东盟国家媒体代表就本国行业现状和传媒人才培养特点作了介绍和交流,他们建议中国高校的国际传播专业学生多关注、参与东盟发展机遇。


  据了解,西南政法大学于1994年7月设置新闻学专业。经过30年的教学实践,该校新闻传播学院于2018年获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了全国法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博士点和重庆市新闻传播学科博士点的双个零的突破。2022年,该院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得提档升级。

  9月6日至10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重庆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新闻社广西分社、重庆分社承办的“2024中外媒体看西部陆海新通道采访活动”在广西和重庆两地举行。活动期间,由东盟国家主流媒体、海外华文媒体的负责人及记者等组成的采访团,深入了解《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实施五年来呈现出的商机和各项新机遇。(倪兴海)

——刊发于缅甸《金凤凰报》

【编辑:杨梦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