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8月20日电(李春梅 马弋力 贾楠)近日,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血管内科赵晓辉教授团队成功为不能平卧的78岁心梗患者,在自主研发的介入座椅上,完成端坐位冠脉支架植入手术。
来自重庆的78岁心梗患者庞某是一名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胸闷、气促陪伴他近10年。1个月前,他的病情加重,来到新桥医院心血管内科全面检查后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
明确诊断后,新桥医院心血管内科冠脉团队在第一时间内就为庞某安排了手术。由于患者心衰症状重,平卧后出现严重的气促,手术无法完成。庞某又被送回监护室进行保守治疗,但在8月13日患者心衰心梗指标明显升高,病情突然恶化。
对此,新桥医院心血管内科赵晓辉教授带领冠脉团队反复研讨庞某的病情,决定采用自主研发的手术座椅,让庞某在端坐位情况下接受急诊介入手术。
手术前,一把特殊的“手术座椅”被推进了手术室,赵晓辉教授率冠脉团队马弋力、蒋雁冰、王英民等医生精准地调试了相关的仪器设备及患者坐姿位置及造影角度。通过术前的慎重评估、术中团队精密协作,克服种种困难,结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成功地开通了近似闭塞的前降支,并植入一枚支架。术后患者心绞痛及心衰症状缓解明显,心衰及心梗标志物快速回落。
“以往对于心肺功能差、不能平卧的心绞痛患者,行局麻下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植入手术难度极大,且术中风险高,而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全麻、气管插管行外科搭桥风险极高,面对梗死的血管,介入手术几乎是唯一治疗方式,而现在的循环支持技术也需要患者平卧或半卧位。”赵晓辉教授称,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是心脏的极危重症,也是世界级的医学难题和亟须攻克的技术堡垒。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赵晓辉教授团队提出端坐位介入治疗的新概念,于两年前就开始研究,经过设计、制作、反复调试和试验,研发出适合端坐位患者的手术座椅,为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救治提供了更快更好的救治策略和技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