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埃及【中国周报】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潼南大佛寺:看1400年摩崖造像述说历史
2024-07-13 12:39:38 来源:埃及【中国周报】

  潼南大佛寺是四川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著名文化旅游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潼南大佛寺位于重庆市潼南区城西,古名“南禅寺”,亦称“南禅院”,始建于唐咸通年间,有庙三层。北宋治平年中,赐额为“定明院”,俗称“大佛寺”。寺内的八丈金佛古称“定明大像”,是我国迄今保存最为完好的第一大摩崖饰金佛,被誉为“金佛之冠”。景区内保存有隋、唐、宋、明清、民国时期延续时间长达1400年的佛、道教摩崖造像126龛928尊,遗存南宋理学家魏了翁、明代学者席书、清代名臣张鹏翮等历代官吏、文人学士题咏石刻、碑文87通,造像记、题记31则;字体各异的楹联21副。有世界第一室内饰金大佛,最早使用全琉璃顶的古建筑“七檐佛阁”;有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石磴琴声”,全国最大的“顶天佛字”,罕见的天然回音壁“海潮音”以及“翠屏秋月”“黄罗帐”“合掌石峰”“百仙岩”“鉴亭”“千佛岩”“仙女洞”“读书台”“瑞莲池”“鹰蛙石”“关刀石”“云岩飞霞”等18处景点。

  七檐佛阁   又称大佛殿、大像阁。位于临江北面山岩下,依山傍水而建,为7檐歇山式建筑,殿高33米,依岩面江,重檐起翘,结构独特,巍峨壮观。南宋始建时为五檐,全部琉璃覆盖,灿烂辉煌,是我国最早使用全琉璃顶的古建筑之一,后经历代维修,明朝时改建为七檐。所有梁、檩、柱、枋之交接处没用一铁一钉。

  潼南大佛  位于七檐佛阁的正殿,为佛、道二家共同凿造的一尊大型摩崖饰金大佛,位列“蜀中四大佛”之一,是我国第一大金佛、世界第七大佛,有“看高大到乐山,看精美到潼南”之说。大佛高八丈,号金仙,故称“八丈金仙”,俗称“金大佛”。大佛通高18.43米,头长4.3米,耳长2.74米。头饰螺髻,面庞饱满,双耳垂肩,鼻高唇厚。目光下视,和悦平静。袒胸,套双领外衣,左手置于膝间,右手平鼻,施无畏印。结跏趺坐,裸跣双足自然垂放于前,呈盛唐弥勒佛标准坐姿造型。佛身各部分比例匀称,衣纹流畅,形态逼真,气势尤为堆伟。2012年,大佛完成历史上第5次穿金。耗时3年,用黄金15千克(30万张金箔)。

  顶天佛字  位于大佛左侧的一堵金黄色绝壁上,一个巨大的“佛”字镌刻在陡峭笔立的岩壁上,字高8.85米、宽6.78米,占据岩面60平方米,为清同治九年(1870年)云岩弗乘所书,是我国第一大摩崖佛字。“佛”字质朴遒劲,刚健挺拔,笔力千钧,足踏江岸,头顶蓝天,所以也称“顶天佛字”,又叫“立地成佛”。“佛”前江中恰好独立一石,状若双手合掌,朝“佛”字顶礼膜拜,平添几许佛法无边、顽石点头悟禅机的灵气。

  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石磴琴声”。

  隋代石刻  在大佛寺东岩陡峭的岩壁上,保存有开凿于隋开皇十一年(591年)与大业六年(610年)的道教造像三龛,是重庆市最早的摩崖石刻造像,也是西南地区最早的石刻造像之一。    

【编辑: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