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学院是什么?社区学院怎么报名?6月12日,“发言人来了”——两江新区“社区学院”发布活动在重庆两江新区举行,来自大竹林街道的4位发言人,以“你提问,我回答”的对话形式,就社区学院建设相关问题和市民面对面交流。
据介绍,两江新区在重庆市首创“兴趣两江”居民服务项目,通过开设“社区学院”,引导居民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等自主分组建立社团,开展全生命周期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打造以社区为重点的学习、社交平台。
两江新区党工委宣传部党支部书记、部长杜术林表示,通过精准把脉“基层文化供给”与“群众需求”,两江新区以“社区学院”为开放性、共享性机制和阵地,以“居民兴趣小组服务”应用为数字化解决方案,构成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综合性集成式改革方案,实现以思想政治工作助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目前,两江新区“社区学院”已在各街道社区全面铺开,各社区成立兴趣小组500余个,开展课程2000余场,10万余人次踊跃参与兴趣课堂。
同时,两江新区已上线居民兴趣小组服务“一件事”应用,打通社区、街道、区级三级兴趣服务小组资源,充分利用兴趣小组活动、场地、专业师资等资源,将宣传教育工作与居民兴趣小组活动融合,不断增强群众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
上百个社团、团员近5000人……开设以来,大竹林街道社区学院已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大竹林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王燕介绍,截至目前,辖区群众通过两江新区“居民兴趣小组服务”一件事数字化应用“点单”、社区“接单”的方式,组建起文化、艺术、体育、科技、便民服务5大社团(兴趣)联盟,开设川江号子、千人太极拳、千人广场舞、民乐团、手工、合唱、舞蹈、心理服务、家庭建设等150余个兴趣社团,吸收团员5000余人,累计服务3万余人。
其中,竹林“社区学院”还推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川江号子”进校园、进社区,立足紫竹苑社区川江号子精品社团,打造川江号子展厅和研学工作室,策划创作小学及成人的表演传承教程,让非遗文化在两江焕发新的生机。
大竹林街道紫竹苑社区党委书记王静思介绍,课程设置方面,紫竹苑社区前期针对居民兴趣爱好,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调研,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开设了合唱、舞蹈、民乐、川江号子、书画等共计36个社团,吸引2000余人次参与,受到居民的广泛欢迎。不少成员还主动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在调解物业矛盾、处理邻里纠纷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对于自己感兴趣而还未开设的课程,也可通过该平台进行通“点单”、社区“接单”的方式,社区会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线下通过走访调研、院坝会等方式收集居民意向,为大家开设定制化特色兴趣班。
此外,在群众提问环节,来自大竹林街道的4位发言人针对群众关心的社团活动时间安排、活动场地不足、报名渠道等问题现场一一作了解答。
“针对上班族,大竹林街道社区学院开设了夜校和周末社团活动,学习内容丰富多样,有数字AI课程、职业成长、健康营养师、咖啡制作、诗词赏析和阅读分享、太极、合唱、茶艺等课程。”据介绍,其他社区也会根据本社区上班族的兴趣需求,科学合理开设课程,开展活动。
场地安排方面,街道会通过整合资源,统筹协调,将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和就近邻里社区的活动中心进行共享,既能满足社区学院的活动需求又能将场地资源充分利用。
报名渠道方面,为兼顾老年人等多年龄段的需求,社区会同时在线上(兴趣小组一件事平台发布)和线下(社区公告栏张贴社团活动时间安排表)发布兴趣活动,居民可通过以上两种方式查看社团活动信息,不方便使用智能手机年龄较大的居民也可通过电话或现场报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