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两江新区:“社区学院”开启文明健康生活新风尚
2024-06-29 11:17:48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6月29日电(夏敏)两江新区于今年4月全面启动“春风满巴渝”五大行动,“社区学院”作为健康娱乐行动的重要载体,以群众的兴趣爱好为切口,以15分钟文化生活圈为半径,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推动“文化乐民”到“文化育民”,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居民文明程度,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图为天宫殿街道社区学院古筝课堂。两江新区宣传部供图
图为天宫殿街道社区学院古筝课堂。宋丹蕾 摄

  近日,在两江新区天宫殿街道,“天天向上”社区学院开设的夜校课程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参与。以兴趣为载体,因地制宜,采取切合社区实际、贴近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引导活动,将培育健康生活娱乐方式与社会风气建设有机融合、一体推进,让新时代文明理念深入群众、普惠大众,在两江新区已不算新鲜事。

  社区学院正当时,擦亮文明新底色

  2023年,两江新区在两个社区试点“社区学院”,通过构建兴趣点课、兴趣分组、兴趣活动、兴趣展示、贤达选树、激励礼遇的精神文化闭环,统筹辖区阵地资源、志愿者资源、师资资源等,常态化开展各类兴趣课堂活动,为广大群众搭建精神文化的学习交流平台。截至目前,已有46个社区开课,成立太极拳、快板、腰鼓、象棋、绘画、音乐、舞蹈、手工编织、走秀等兴趣班320多个,开设兴趣课堂1000余场次,两万余名群众踊跃参与;挖掘热心社区公益、具有特长的志愿者400余人。

  如今,两江新区各街道纷纷成立社区学院,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正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开展,乐于助人、孝老爱亲、节俭绿色、共建共享的新时代健康生活娱乐方式,正在成为两江新区新的文明底色,带动文明创建、文明实践向深度、广度“跃迁”。

  文明实践新风尚,融入日常新生活

  “社区学院”课程、活动越来越丰富,居民因共同的兴趣爱好聚在一起,他们课上是同学,课下是“舞友”“歌友”“拳友”“画友”,居民之间往来更频繁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

图为康美街道金竹苑社区,非洲鼓社团的居民们正在排练。 张锦辉 摄
图为康美街道金竹苑社区,非洲鼓社团的居民们正在排练。 张锦辉 摄

  “因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大家天天在一起上课、一起耍,邻里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彼此更亲热了。”71岁的非洲鼓社团学员陈启惠住在金竹苑社区十几年了。她说,过去邻里之间要么关上门、谁也不认识谁,要么磕磕碰碰,拌嘴怄气。而现在,在共同的学习、排练、比赛中,大家增进彼此交流,小矛盾都一笑而过。

  同时,两江新区还充分运用“兴趣课堂”的课前5分钟,进行理论微宣讲、惠民政策讲解等,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群众学有所得,实现居民文明教育经常化、长效化,引导居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娱乐方式。

  “各种社团和兴趣班的居民们平时学在一起、乐在一起,有事时自然能干在一起,主动成为社区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贡献者。”邢家桥社区党委书记谢兰对此感受明显。她说,“社区学院”对居民形成了强大的正向激励,而这种激励又“点燃”居民向美而行的内生动力:各街道、社区周周有课程、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交流、年年有展演;社区为学业进步的居民办画展、摄影展、手工艺展,学习成效在街道、社区的微信公众号上呈现,促使居民从“跟学”到“乐学”……

  下一步,两江新区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好“社区学院”开放式平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日常行为习惯养成为落点,倡树新时代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培育时代新风新貌,不断探索具有两江特色的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培育路径,推动形成有礼、有序、有爱、有感的社会文明风尚,推进文明新风满巴渝。(完)

【编辑: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