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6月28日电 近日,重庆两江新区社区学院开展课程2000余场、吸引10万余人次踊跃参与。两江新区天宫殿街道“天天向上”社区学院多个子学院开课,从琴棋书画到手工、歌舞样样都能“组团”学习。
天龙学院让“白加黑”更精彩
同一教学场地,下班的年轻人上“夜校”,退休的老年人上“白班”,这样的办学模式被天龙路社区居民调侃为“白加黑”。
天宫殿街道天龙学院现有面向老年群体的走秀、声乐、太极、书法、乒乓球共5类课程,其中“荷塘月色”走秀队现有成员60余名,队伍不断发展。
今年,天龙学院将目光聚焦年轻群体,开设“筝韵芳华”古筝课程、“声声不息”声乐少儿及成人班夜校课程,满足上班族、青少年对“家门口”文艺娱乐的需求。
丁香学院社区办“课堂” 居民当老师
天宫殿街道丁香学院鼓励辖区文艺骨干、手艺人当老师,开设瑜伽班、手工班、舞蹈班等5类课程,老师均为社区挖掘的有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居民。现课程参与人数达450余人。
其中,瑜伽班为丁香路社区针对辖区工作生活压力大的女性开设的公益项目,旨在通过运动帮助女性树立健康观念,释放压力,课程一经推出便受到辖区女性青睐。
星湖学院全民一起学 共建“星湖家”
天宫殿街道星湖学院已创建38个班级,组建61支队伍,涵盖传统文化、非遗技艺、形体、器乐等领域,累计招募学员5000余人,是星湖路社区居民广泛认同的“家门口”社区学院。
今年,星湖学院重点开展蜀楠麻编课程、花绣花语间走秀课程、星湖之声合唱小班课程,并链接“怪兽部落”,在新经济园区党群服务中心落户“青年小夜校”分校,引入冥想、瑜伽、心理咨询、爵士舞等课程,已吸引500余名青年参与。
叮咚学院从爱出发 探索“公益+教学”
天宫殿街道叮咚学院已开设叮咚课堂、烘焙体验、柔力球、形体走秀、新疆舞、古典舞共6个班级。其中,叮咚课堂是东湖南路社区针对“一老一小”开设的亲子公益服务项目,自2023年3月开课以来,已开展28次公益活动,累计服务900余人次。
当前,叮咚学院正重点打造烘焙体验课堂,邀请专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老师,指导学员从零开始,一步步学习了解烘焙技巧。
洪湖书香院队伍培育从“出品”到“精品”
天宫殿街道洪湖书香院借鉴老年大学教学方式,结合假期集中培训模式打造课程体系。现有9个班级28支队伍,其中19支文化队伍,6支体育队伍,3支由幼儿组建的文化队伍,学员共1000余人。
洪湖书香院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洪湖东路社区庞大的文艺能人群体,新疆舞团吸引辖区众多新疆舞爱好者加入;女子室内合唱团成员均有深厚的歌唱功底,这些优秀队伍多次参加市级、区级文艺竞赛等。
红枫学院居民“点单” 社区“接单”
居民“点单”,社区“接单”。天宫殿街道红枫路社区通过调研居民意愿,打造红枫之声歌唱班、柔力球健身班、非洲鼓韵律课堂、“书香红枫 太家童读”童读馆,充分满足辖区文艺爱好者、亲子家庭对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
“书香红枫 太家童读”童读馆是面向辖区4所幼儿园及亲子家庭打造的公益课程,社区邀请专业导师带领亲子家庭阅读绘本,让孩童在书香浸润中成长。
北骥学院聚焦“老青幼” 实现“为、学、乐”
天宫殿街道北骥学院以“一老一幼”为“树干”,青少年群体为“枝叶”蓬勃发展,现有学员500余名,专业师资队伍10余人,探索出“为”“学”“乐”三个子品牌。
“老有所为”:面向老年群体推出合唱、走秀、舞蹈、太极队、乐器、快板、朗诵等10支队伍;
“青有所学”:以微型少年宫为阵地载体,开设周末班、寒暑假班,教授非遗传承、书香阅读、科学实验等内容;
“幼有所乐”:开设河马公益学堂,通过“低偿收费+公益服务”运作模式,满足“幼有所育”需求。
太湖学院满足全年龄段学习需求
天宫殿街道太湖学院采取“公益兴趣小组+低偿专业提升课程”运行模式,现已开设乒乓球、篮球、洞箫、舞蹈、健身等兴趣班15个,参与人数近500人次。其中,洞箫兴趣班现有学员近20人,多为拥有多年洞箫演奏经验的文艺爱好者。
当前,太湖西路社区正深入挖掘中青年龄段居民需求,结合“午间一小时”“太湖夜校”,开发更多以共同兴趣为基础的兴趣小组。
同心学院以兴趣为纽带 服务困弱群体
天宫殿街道同心学院开设了“玩转气球 同乐其中”DIY课程,每月一期,邀请专业老师授课。该课程采取“固定+流动”教学模式,固定学员为辖区残疾人、低保户等重点群体,流动学员为辖区幼儿园小朋友。
梧桐路社区正在探索挖掘更多文艺骨干力量,组建更多兴趣小组及文体团队,欢迎有特长爱好的居民积极参与。
“天天向上”社区学院还开设了摄影兴趣小组,现有学员200余人,从资深摄影师、摄影“发烧友”到新手“小白”、摄影爱好者,学员们因摄影结缘在社区学院,学习摄影技巧、外出采风,拍出无数出彩作品。
今年,天宫殿街道“天天向上”社区学院拟组建并实体化运行各类兴趣课堂80个以上,引导居民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等自主分组建立团队,打造“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淳风气”的群众精神家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