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6月27日电(冯恋)形体瑜伽、软笔书法、民族舞蹈、家庭教育、人工智能……这些热门才艺、精品课程,原本需要到相关机构学习。如今,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鱼”和“熊掌”。

今年以来,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金祥社区以“社区小学院”撬动“基层大治理”,开设各类兴趣课堂,构建起兴趣爱好、培训服务、活动开展、人才培养等一体化的服务闭环,从“普通民生”向“品质民生”转变,让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可感可及。
精准摸清需求 打通“资源库”任督二脉
社区教育,问需于民。
为丰富居民对精神文化的美好需求,金祥社区全面推行民生实事“微心愿”一件事,通过入户走访、网上意见征集、小区院坝会等方式征集社情民意,按着老中青的不同需求和时间段,把社区活动场所予以整合,开展茶艺课、悦读会、瑜伽班等多个兴趣课堂,并将课程公示。居民只需向社区报名,就能微偿或无偿上课。例如,老年人可以报名八段锦、合唱、舞蹈等课程;青少年可以报名瑜伽、传统布艺、悦读会等课程;儿童则可以在无人机课堂、少儿书法等课程里遨游。
社区以“社区学院”为平台,链接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的互联互动,同时,将社区周边的头部优质商家、机构,社区的骨干能人等资源,一方面优化营商环境,一方面打造社区“能人库”,激发“能人效应”赋能基层治理,推动社区学院由零散课程、少量参与到组织化规范化发展,让更多“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公益+市场”模式 注入可持续发展动能
金祥社区社区学院以“公益+市场”模式,在公益课程方面,开设了走秀、柔力球、健身操、交谊舞、乒乓球等免费课程。在收费课程方面,通过居民自己缴纳部分、社区公益基金补贴部分、机构企业让利部分,开设了跆拳道、书法、瑜伽、拉丁舞、街舞、成人爵士、合唱、民族舞、古典舞、中国舞等。
同时,社区公益基金也向机构收取5%—10%的费用,用于反哺社区学院的发展,推动社区常态化和长效化的运转。截至目前,机构课程投入公益基金约8000元,若社团成立初期需要费用支持,负责人可在公益基金管委会的指导下申请费用支持,助力初期社团和学院的发展。
社区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定期对志愿者的服务进行宣传和表彰,同时鼓励学校学生在社区参与活动换取课程,激发居民持续参与热情,实现人才队伍的“可持续性”。
催化社群发展 推动“共同体”深入人心
金祥社区学院打破年龄层级、知识结构、授课内容的边界,推动“5+2”和“白+黑”,全时段、全龄段的全覆盖服务,积极回应需求、柔性调整的课程项目,让个体和家庭、家庭和社区形成更紧密的共同体。每期的社区学院集中展演,从策划、主持、串词、布置等,全部由社团学员一体参与。
“我的父母,可以在社区上养生课和文艺课,陪伴孩子上人工智能课程的空档期,我还可以利用时间差可以到社区学院练习瑜伽。”金祥社区居民赖杨阳说。
“通过每期的沙龙分享,让更多温暖而充满力量的育儿方式萦绕在我们身边,让越来越多的家长成为智慧父母,通过阅读分享、交流演说等,让各美其美的父母们带动更多家长美美与共。”金祥社区学院全民阅读和女性成长的社团负责人李彬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