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5月21日电(记者钟旖)记者21日从重庆市渝中区石油路街道获悉,近年来,该街道坚持服务供给、专业加持、“数治”赋能,通过打造“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智慧养老”等多元化养老服务新模式,着力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专业化服务需求,营造和谐、舒适、便利的养老环境,努力擦亮了“春光里”享老服务品牌。
据介绍,石油路街道为辖区15名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服务;积极配合第三方专业机构,为66名特殊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等上门服务;协调区残联为残疾老年人配备辅助器具29个;还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为辖区50余名低保、特困等特殊老年人开展居室整理、居室清洁等居家服务。

与此同时,当地创新成立“春晖暖”社区基金,建设线上线下公益场景,为辖区特困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救助、帮扶,吸引社会公益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为让老人“桌边”有食惠,石油路街道加强了老年食堂建设,比如积极协调有资质、有口碑、有实力、有经验的社会单位参与老年食堂建设,有序推进二普小区、万科锦城小区及虎头岩社区老年食堂建设;同时,探索遴选符合条件的饭店、餐馆,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质、价廉的助餐服务,有效提高老年食堂的覆盖率。
此外,坚持“中心+站点”“一站式+家门口”模式,石油路街道提档建设了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以社区“渝中怡家”为载体升级1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新建民乐村社区、二普小区养老服务点,引进山城大学资源,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行、医疗康养、就近学习、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为让老人“手边”有响应,石油路街道加快“线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升级改造“智慧养老”系统,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新增居家智能设备应急报警、远端视频呼叫等6项功能,先后为独居老年人提供150个智能手环、110个智能报警等数字化监护服务;探索“智慧+”模式,通过大数据可视化将有关服务等信息予以展示,进一步深化居家养老应急响应机制,建立街道“五色预警”体系,压实“三级”应急响应责任。
石油路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后期辖区将继续挖掘利用各类服务资源,健全完善养老服务模式,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把“民生诉求”变成“暖心实事”,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