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12月22日电(梁钦卿)冬日暖阳下,记者近日走进重庆市广阳岛上,金黄的梧桐大道已是落叶缤纷,和煦的阳光让人心旷神怡。岛上的驿站里,大厨们正翻炒着可口的菜品。
广阳岛是长江上游的第一大江心岛,有“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之美誉。整个岛上共有24个生态驿站,分别以二十四节气命名,部分建筑汲取巴渝地域建筑精粹,保留独特外观形态,融入传统文化特色,与自然环境相辅相成。然而,这些遍布全岛的生态驿站,在保障游客饮食生活的同时,又是如何做到生活垃圾对环境零排放的呢?

作为广阳岛生态设施建设工程的设计方,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了“飞船式”固废循环利用体系,结合岛内垃圾分散、产量波动大等特点,制定“精细分类、多元消纳、平峰结合、智慧管理”的技术策略,通过智慧化管理、资源化利用、减量化外运、无害化处理,实现岛内生活垃圾对环境的零排放。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环境工程与新能源分院副院长王志标介绍,广阳岛通过“资源循环式”路线,从而实现“无废”广阳岛。岛上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建设固废资源利用站系统,配套分类收运系统,并通过岛内与岛外结合的多元消纳处理系统,实现分类收集和无害化率100%,打造长江上游的“无废”生态岛。
“现在,岛上建立的固废资源利用站日处理能力达到5吨,采用热辅助好氧发酵工艺,把固废资源转变成有机肥料,反向供给给岛上利用。”王志标举例称,比如岛上的24个生态驿站,每天产出的生活垃圾都会运输到固废资源利用站进行发酵,发酵后产出的肥料直接在岛内回收利用,进行园林绿化、保障农作物生长等。
“驿站的菜品基本都是岛上的时令蔬菜,施的肥也是岛上处理过的有机肥,既健康又美味。”在寒露驿站工作的厨师袁泽胜说,炒菜的油是岛上种植的油菜压榨来的,吃的米也是岛上种植的,比市场上售卖的更美味。他介绍,每年春天和夏天上岛的游客最多,尤其是一些学校会在岛上开展研学活动,“基本不愁岛上的菜销不出去”。
如今,广阳岛统筹岛内岛外资源、能源,坚持“绿色、低碳、循环、智能、人文”的新理念,坚持聚焦自然生态,建设绿色工程,打造广阳人文山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