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12月12日电(记者钟旖 贾楠)记者12日从重庆市川剧院获悉,庆祝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研讨会11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剧协副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在会上作主题发言时表示,将秉承梅花奖初衷,持续推动着中国戏剧事业繁荣与发展。
据介绍,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表彰和奖励优秀戏剧人才、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戏剧事业为宗旨的戏剧表演艺术大奖。

40年来,中国评选出的梅花奖获得者涵盖65个传统戏曲剧种及话剧、歌剧、音乐剧、儿童剧、滑稽戏、舞剧等戏剧艺术门类。获奖后,他们逐渐成长为各院团的骨干、各剧种的翘楚、各戏剧艺术门类的领军人,他们常年坚守在剧种阵地、拼搏在一线、活跃在基层,成名后仍执着探索、精益求精,是深受戏迷观众喜爱的艺术家,是剧种精髓的传承人,传统文化的代言人和民族根脉的守护者。此次研讨会,聚集了全国著名的戏剧专家、梅花奖及“梅花大奖”得主,共言梅花志,畅叙戏剧情。
作为全国仅有的7位“梅花大奖”得主之一,沈铁梅在发言中回顾了自己的从艺之路。成长时期,沈铁梅在家庭浓郁的艺术环境熏陶下接受了京剧的滋养,通过五年寒窗之苦,她系统学习川剧,“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老师们的教导下,日复一日地磨砺为其戏曲之路打下了良好根基。
1988年,沈铁梅带着川剧《三祭江》登上首届中国戏剧节,第一次结缘“梅花奖”,摘得第一朵“梅花”。2000年,凭借着中国戏曲现代戏《金子》,她捧回第二朵“梅花”,也正是此次获奖,沈铁梅走上管理岗位,在设施建设、剧院管理、人才培养、剧目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期间,沈铁梅团队挖掘传统、古戏新探,创作了《李亚仙》,第三次与“梅花奖”结缘。

“我是站在巨人肩上成长的幸运儿。前辈们对艺术传承与创新的精神影响着我。”沈铁梅说,一生致力于京剧表演艺术钻研的父亲和敢于创新的川剧革新家竞华对自己影响颇深。在他们的教导下,沈铁梅带着团队用十五年的时间,实现了从跨界合作到川剧剧目的完整演绎,被业界肯定为“创造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模式”。
沈铁梅认为,梅花奖的精神与品质与川剧《江姐》里“红梅赞”的唱词高度契合:“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沈铁梅说,中国剧协在40年前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尊重“戏曲是角儿的艺术”设置梅花奖,为中国戏曲培育了无数名角,通过名角又传承、弘扬了中国戏曲源远流长的虚实相生、形神兼备、功法严谨、流派纷呈、推陈出新等美学精神。
“40岁的梅花奖始终如一,继续践行着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艺术理念。”沈铁梅表示,自己将持续传承梅花精神,秉承梅花奖初衷,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让中国戏曲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