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川位于成都和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之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节点、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战略支点。目前永川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桥头堡城市、“双百”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近年来,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机遇,以国家级永川高新区为核心发展极,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存量,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完善科技有效支撑经济发展的机制,推进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初春时节,永川高新区内生机勃发,暖阳撒满西部职教基地,走进其中任意一座院校,学子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吮吸营养;中国首批自动驾驶全无人商业运营牌照在这里发放,无人驾驶车安全平稳地行驶在永川城区街头,自动驾驶巴士在这里全面开启商业化运营,预示着智能驾驶时代正在来临。如今的永川,处处让人感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活力,一副科教创新示范区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科教兴国、创新驱动,是国家战略也是城市责任。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是永川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密码”,永川高新区生机勃勃的创新生态,让这座城市成为人才近悦远来的创新沃土。
2022年6月,中国首个专业化宠物生命科学研究院——重庆西部宠物生命科学研究院在永川授牌成立。该研究院将在永建设“四心一库二场五平台”,推动永川宠物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助力乡村振兴、赋能城市发展。
谈起落户永川的原因,重庆西部宠物生命科学研究院负责人说,正是看重了永川良好的创新生态,有利于集聚人才、平台、企业等创新要素资源,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加快构建高效能创新生态、着力增强科技创新发展“软实力”,是永川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永川加快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建设的实际举措。
近年来,永川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永川国家高新区、永川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三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优势,出台“创新30条”,配套“数字文创17条”“职教发展24条”“数控机床17条”等5项政策,构建“1+5”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支持体系。一系列科技创新领域的“大动作”,持续完善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撑,不断激发创新发展的澎湃动能,为成果转化保驾护航。同时,成功打造“周有培训、月有沙龙、季有大赛、年有节会”的“永创汇”双创品牌,初步形成“产业 科技 职教 金融”创新创业形态,持续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不仅吸引了重庆西部宠物生命科学研究院落户永川。过去一年,西南大学赴永川建设生物技术研究院,开发系列功能化妆品上市;重庆交通大学永川研究院揭牌,在永川南站智慧枢纽设计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永川还引进四川大学丁桑岚团队赴永川建设重庆绿色电池研究院,有望通过退役锂电池回收打造100亿级产业;引进四川大学丁显平院士建设“成渝双城医学遗传及精准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院士成立重庆绿色低碳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引进北京新领先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赴永川投资建设新领先(重庆)生物医药一体化研发服务基地,总投资24亿元,组建70余人研发团队已承接制剂研发订单6000万元。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2022年4月,永川区科技局启动了“揭榜挂帅”工作;5月,永川区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永川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7月起,永川区探索区领导联系服务科技工作专家工作机制……永川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行稳致远。
与此同时,永川高新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依托科研平台开展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不久前,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科技创新成果“船舶动力配套系统先进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入选“2022中国智能制造科技十大进展”。“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黄伟九攻克高性能超细玻璃纤维材料关键制造技术,实现产业化,部分产品替代进口,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
如今,永川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提升,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创新领军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新型研发机构大量涌现,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2022年,永川新增市级研发平台12家,市级及以上科研平台共计114个,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7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9家,科技型企业达到1121家,成功创建市级“专精特新”企业50家,总量达到8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6家。永川正持续加快建设高能级平台载体,产业创新发展的“硬支撑”不断夯实。

科技成果赋能 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活力”
进入永川高新区的长城汽车重庆分公司冲压及焊装智能化工厂内,一系列全自动生产设备让人目不暇接。通过系统收集工厂底层设备数据,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信息可视化,打造适合长城汽车的5A级智能化工厂
“这套生产线以ERP系统为核心,以MES、LES、WMS、SRM为四大支柱,构建计划协同平台,同时通过SCADA系统收集工厂底层设备数据,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信息可视化,实现运营成本降低20%,生产效率提高20%。”该车间负责人介绍。
在制造业的战场上,“智改数转”是出奇制胜的关键招。“智改数转”是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正日益成为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面对制造业“智改数转”这一场硬仗,2022年4月,永川正式出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专项工程实施方案》,包含了7个不同类别的专项方案,《重庆市永川制造业智能制造赋能工程实施方案》位列其中。
汽摩产业是永川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永川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装备数控化率逐步提升。
2022年12月9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永川基地再投资18亿元,开工建设生产效率提升技改项目,对现有生产线体进行提升改造,进一步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水平。
“长城汽车永川生产基地从投产至今,一直面临着产销两旺、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总经理张国欣说。永川高新区是长城汽车走出京津冀战略布局的第一站,科技成果为长城汽车落户永川植入了智能因子。
机械手左右摇摆,原材料毛坯经过数控车床车削、加工中心铣削螺旋线等生产工序后,自动放回完工物料仓,完成了柱塞热处理前所有加工内容。走进重庆红江数字化车间,这样的柔性生产制造场景正在日复一日地上演。
“按照传统生产模式,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个规格产品,而在柔性生产线上,则可以根据不同订单同时上线生产不同的产品,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重庆红江智能制造部负责人罗付强说,目前,该公司已经建成了基于边缘计算、机器视觉、自研多品种柔性自适应技术、高韧性材料加工过程断屑与铁屑自动清理技术的11个精益化智能自动化单元,关键工序加工效率提升63.54%。
企业是市场主体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重要策源地。在永川高新区,“数智赋能”已成为当地企业“蝶变”、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数智”正在城市中释放着强大的能量,赋予城市新的生命力。
全面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截止2022年,永川区累计实施“机器换人”等智能化改造项目324个,建成致伸科技、江山欧派等34家数字化车间,长城汽车、航凌电路等4家智能工厂,推动全区140余家企业“上云上平台”。
元宇宙培育加快 开辟发展新赛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经济的崛起与繁荣,赋予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沿领域,元宇宙正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雏形和驱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技术创新的重要赛道。面对元宇宙“新赛道”、新蓝海,永川区已抢先布局并实现良好开局。

永川原本就具有进军元宇宙产业的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近年来,永川依托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先后引进阿里巴巴、百度、携程网、爱奇艺等企业445家,从业人员达1.9万人,园区单体规模跃居全市前列。在此基础上,永川积极探索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路径,已落地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达瓦未来、瑞云科技等数字文创企业100余家,为进军元宇宙赛道夯实了产业基础。

2022年2月,重庆首家“元宇宙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在永川成立。该公司由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平台公司永川大数据产业园开发管理有限公司与重庆达瓦未来影像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作为永川元宇宙产业运营主体。
与此同时,永川规划了“重庆元宇宙中心”。该中心占地面积140亩,产业楼宇面积约30万平方米。该中心将依托重庆市元宇宙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行业重点企业,布局元宇宙产业中心、元宇宙创新中心、元宇宙孵化中心、元宇宙算力中心、元宇宙产业学院等产业配套,打造“1+N”的重庆云谷元宇宙产业集聚示范园区。
数字内容生产是元宇宙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此,永川设立2亿元数字文创产业基金,高标准建成2万平方米国际标准的西部科技影视基地,配套LED虚拟拍摄系统、全国最大规模Vicon光学动捕系统、全国最大杜比全景声混音棚、瑞云西南云渲染平台、数字内容云制作平台等公共技术平台,依托西部职教基地优势和“重庆市大数据产业人才联盟”资源,建成数字文创公共实训中心,实现年培养输出数字内容人才1500余人,年产出数字内容8000分钟以上。
今年1月6日,永川发布《重庆市永川区元宇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力争到2025年,将永川打造成为以数字内容制作为特色的全国知名、西部领先的元宇宙应用示范城市。
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厚植数字经济沃土
2022年8月,永川向百度Apollo旗下“萝卜快跑”的5辆自动驾驶车辆发放了全车无人化示范运营资格,允许车内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车辆在社会道路上开展商业化服务。这是中国发放的首批自动驾驶全无人商业运营牌照。
全车无人化示范运营车辆上路,并非“单打独斗”,其背后依托的是永川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2019年,永川以高新区为核心,开始布局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建设西部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和示范运营基地,并于2021年获批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
据介绍,永川联合百度公司、招商检测(重庆)公司,现已建成西部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和示范运营基地,已开通全域1576平方公里、双向1385公里测试道路,占全市开放路网总量的91.8%。永川还推出30个典型山城测试场景,服务在测L4级车辆40台,测试里程超过139万公里,占全市总量的95%。

与此同时,永川区持续加大政策先行先试力度,在西部率先制定出台了《重庆市永川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应用管理试行办法》,增加了无人化测试与运营等业态,并赋予区域独立发放测试与应用许可的权限。率先制定出台了《永川区低速无人化功能车测试运营管理试行办法》,为低速无人车释放路权,允许其在公开道路上开展配送、接驳等典型应用。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吸引众多自动驾驶车企、解决方案供应商等机构,赴永川开展多场景、多领域、多车型的示范运营,推动自动驾驶测试和技术进步,加快构建商业化模式。正因如此,永川开通全国首条L4级自动驾驶公交线,在国内率先实现全无人自动驾驶商业运营,吸引京东、白犀牛等无人车配送项目首次在西部实现商业化运营,加速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城。

良好的数字基础建设,为永川打造西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城提供了保证。为此,永川在2022年10月提出,争取到2030年全面建成西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城,届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营业收入达3000亿元。
重庆永川区区长常晓勇介绍,西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城建设将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智能网联创新应用、汽车软件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及服务等核心领域,规划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基地和自动驾驶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建设智能制造、研发创新、数据处理、人才培育、测试运营等五个中心,打造中国西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城,支撑重庆建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刘相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