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3月2日电(党连霞)近年来,黔江区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不断深化与毗邻湖北省咸丰县的协同发展,以黔江区小南海镇与咸丰县大路坝区作为边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示范,创新性推行基层组织共建、区域协同共治、基础设施共筑、富民产业共兴、民族文化共荣、治理成果共享的“六项机制”,共创和谐环境、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绘制渝鄂边区民族融合发展和美画卷。

破藩篱 机制共建平安共筑
在重庆黔江北与湖北咸丰西南接壤处,一个方圆约1.5平方公里的“共有家园”里,有近2万名汉族、土家族和苗族同胞共同生活在一起,重庆黔江人称之为小南海,湖北咸丰人称它为大路坝。这里的百姓音相同、习相近、房相邻,耕地、山林、街道也相互交错。据了解,两地群众过去常常为水电过境占道、林地院坝边界不清等问题产生纠纷,给两地民众带来诸多困扰,制约和影响边区经济社会健康协调有序发展。
为了切实解决和改变这一突出问题,黔江区小南海镇与咸丰县大路坝区两地党委政府从两地人同族民同俗的历史因素、山同脉水同源的交错环境及唇齿相依的现实关系中,清醒认识到双方只有紧紧团结在一起,打破行政管辖和思想上的壁垒,寻求和拓展广泛交往的渠道、全面交流的空间、深度交融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两地群众的根本利益。
经过多次调研座谈,两地党委决定建立小南海镇、大路坝区跨行政区域的党建引领边区融合治理机制,制定党建引领边区融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由两地党委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双边各派工作人员进驻联合办公,就社会治安、网格管理、矛盾纠纷等工作共商共议共决。两地结合实际制定了《边区突发事件处置预案》《边区纠纷联调工作制度》《边区“平安建设”协作机制》《边区值班制度》等,推动双边协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同时依托双边镇(区)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的基层社会治理力量,组建了社会治安巡逻队;依托村(社区)基层调解委员会和综治网格员,在各村组建了数支村社大院治安联防队。通过共管共治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构筑起平安稳定的区域发展环境。
据黔江区委统战部介绍,在治理领导小组的统筹调度下,通过治理办公室的对接协调和两支巡逻联防队伍的共同发力,对涉及两边交错的矛盾纠纷实行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限期办理,做到社会治安联防联控和边区治理联管联动常态化,及时将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共同创造了两地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盘棋 基础共建产业共兴
渝鄂边区日渐和谐安宁的社会氛围,为小南海镇与大路坝区两地进一步共谋发展蓝图、拓宽协作领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两地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好机遇,坚持发展共谋、产业共兴,进一步建立了渝鄂边区经济社会事务发展联动机制和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边区生态、旅游、文化等资源优势,形成边区融合发展规划体系,划定边区协作产业示范区,实现双边在集镇建设、风貌规划、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高度契合。
两地党委政府共同发力,协同改善老百姓生产生活人居环境,在桥梁架设、天然气管道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形成“遇事好商量”和“相互成就”的融洽氛围,在各种社会救济、困难帮扶和卫生防疫等工作上齐心协力,共同筹资完成老街改造和道路整治,建成一条2公里长的“边区共管街”,共创“国家卫生镇”。在商贸流通领域,两地切实加强双边合作,利用同一个赶集日,在集镇上进行商贸流动和服务活动,共同打造“边贸重镇”,实现资源互补、互惠共赢。
特别是在产业发展领域,两地整合大路坝村与桥梁村的交叉土地,坚持技术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同分,在桥梁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成片规模种植发展白茶、中药材、蔬菜、油菜、水果、园林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在文旅领域,共享小南海“人间仙境”“国家地质公园”盛名,共同设计推出小南海——古枫寨——云家湾乡村旅游环线,推动美丽乡村特色游、土家村寨民俗游,让双边农村富余劳动力都吃上旅游饭。
民交融 文化共荣成果共享
“共建一个镇,连起群众心”是小南海镇与大路坝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共同抓手。两地党委政府以努力实现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在不断完善边区组织共建、社会共治、发展共谋、产业共兴等协作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边区各族人民群众和谐共融、成果共享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开始寻找和唤醒两地共同的历史渊源,从建筑风格、风土人情、语言习俗和民族精神等共有的符号记忆和精神阐释中,不断深化和激发两地各族群众在情感、文化和民族上的认同,通过在现实生活的体验感受中对比过往的艰难环境,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在实践中,两地党委政府通过每季度1次的联席会、每年2次的项目对接会等方式,紧密联系、深入合作,共同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共建美好精神家园。土家十三寨、土家族民俗博物馆和土家民俗歌剧院等成为两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基地,两地共同打造了1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边区共管街”成为了“边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小南海和大路坝也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这里不仅形成了汉族、土家族和苗族各民族同胞交错而居的互嵌式社区环境,也推动了重庆、湖北不同区域户籍百姓共享基本公共服务的互嵌式社会结构。
边区协作机制还加深了两地基层党员干部之间的学习交流,每年联合开展4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共同学习领会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两地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在双边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的组织下,从两地群众中抽调文艺骨干和志愿者,组建民间文艺宣传队、合唱团和志愿服务队,以彩龙船、路花灯、对土家山歌、薅草锣鼓、吹唢呐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在镇村之间巡回开展党的民族方针政策宣讲及安全文明卫生宣传等。
“我们每年还共同举办‘渝鄂边区油菜花节’‘渝鄂湘边区民间舞蹈大赛’‘渝鄂边区山(民)歌大赛’‘渝鄂边区协作寻根之旅以文化人联合春晚’‘渝鄂边区共筑文明乡风联合春晚’‘武陵山同粽同族粽子文化节’等文化联谊活动,促成了两地群众广泛交流和深入交融,让‘中华民族一家亲 共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进一步夯实了边区民族团结之基、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本。”黔江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