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周家琴丨直波村,阳光下的碉楼人家
2022年11月19日 08:34 来源:中新网重庆

  1、松权书记带我看直波村

  松岗的早晨被阳光照得透亮。河流、山川、碉楼都是清花亮色的样子。

  一大早松权书记就在直波村对面的自驾游营地等候了。

  直波村是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松岗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目前有479人42户人家,分户多,常住人口只有300人左右,老年人居多。直波村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村集体经济主要以发展风光农业,农旅结合的模式进行。

  直波村以直插云端的古碉而远近闻名。

  拾级而上,缓缓走向直波村。我们仿佛还能嗅到一丝直波古城的气息:直波村有一段用夯土筑成的残墙,便是始建于唐朝的直波古城遗址。据说当时的围墙高达数十丈,有正门和小门之分。正门与南八角碉相并,小门与北八角碉相望,当年城内房屋相连,居民众多,商贾云集,一派繁荣。

  直波民居与八角古碉和古城遗址自然和谐的布局在山野间,整个自然村寨错落有致,寨子以何文寺为中心依次布局。所有的房屋均座西向东,门户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在土司时代,直波民居是境内朝圣、行商者小憩的驿站。在直波村大黑金刚石旁边有一株笔直的名叫“色尔冬”的神树,据传为唐代大德高僧直波冬尔单所植。“色尔冬”附近,还有直波冬尔单修道做法时留下的“圣迹”。

  直波碉楼是碉楼建筑中的上乘之作,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1989年被列为阿坝州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直波碉楼历经数次大地震依然屹立不倒,充分体现了精湛的建筑技艺。

  直波碉楼群建造于清乾隆年间,共有碉楼4座,其中八角碉楼两座、四角碉楼两座。2座八角碉楼伫立于梭磨河东岸河谷缓坡地的直波村内,俗称直波碉,2座四角碉楼高耸于西岸松岗村的卧龙山梁上,为松岗土司官寨建筑,故俗称官寨碉,是土司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官寨碉按山势和所处位置可分为南碉和北碉,二碉南北相距43米,均为九层,表现了“王者居其九”的寓义。

  去直波村寨子的南碉广场,近距离仰视南碉,它威仪的英姿、神秘沧桑的气势让人无比震撼。

  直波南碉位于河谷一级平地上,平面外呈八角形,内呈圆形,整体由下往上渐内收成锥体,占地面积37.6平方米,碉楼通高43米,共十三层。碉楼内各楼层以小圆木铺垫,其上用木柴平铺密集,木柴上用枝桠,然后铺黄泥,逐层锤打坚实,夯打坚实后大约厚尺许,有倾斜度,每层间以木梯通上下。其底层为全封闭式,二层处设出入门,三、四层以上设藏式斗窗、供采光、暸望、射击之用,碉顶双层叠涩收边。直波南碉是中国最高的八角碉楼,已倾斜2.3米,被称为中国版的“比萨斜塔”,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与南碉遥遥相对的另一座宏伟的高碉是北碉。

  上北碉的石阶比较陡峭,北碉位于河谷二级台地上,建筑形制同于南碉,占地面积45.7平方米,碉楼通高33.5米,共十一层,也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直波村南碉与北碉,与对面柯盘天街上的高碉遥相呼应,形成了松岗碉群景观。

  在阿坝,几乎每一个乡每一个村都建有寺庙。直波村的小寺庙叫何文寺,也叫罗吾楞寺。整个寺庙坐东北向西南朝向,单体顺坡建筑,占地面积102平方米,石木结构,双层平顶式屋顶,横梁平托。罗吾楞意为“讲经的宝地”,可翻译为“珍宝寺”。是莲花生大师25位弟子之一的毗卢遮那大师于公元8世纪来到松岗弘传佛法时修建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属宁玛派寺庙。是原嘉绒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两座寺庙之一。

  走在直波村的寨子里,阳光似乎格外温暖明亮,碉楼树木都披上了一层金光。跟随松权书记的脚步,直波村在我心里逐渐清晰了。

 

  2、阳光下的碉楼人家

  一条神圣的梭磨河,灵魂中流淌

  锅庄是慈悲的欢唱,眼睛里闪烁着月亮

  静静的马尔康,吉祥中欢唱

  一条奔腾的梭磨河,追赶着时尚

  美酒为吉祥斟满,拐弯处就是那太阳

  静静的马尔康,神秘中欢唱

  马尔康,火苗旺盛的地方

  马尔康,纯洁祥瑞的地方

  我的马尔康,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歌词《我的马尔康》

  这是我最近很喜欢唱的一首歌。最初在网上听到歌手阿东唱这首歌的时候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那天我们几个文友在松岗“碉楼人家”农家乐聚会时,大家又深情并茂地合唱了这首歌,把老板娘哈姆头的热情点燃了,也跟着大家伙开心欢唱起来。

  “碉楼人家”是松岗镇直波村一家响当当的藏家乐。藏家乐的女主人叫哈姆头,是当地一位精明能干的藏族农家妇女,也是当地乡村振兴中涌现出来的优秀的妇女代表。

  这是一个被风吹过的夏天,哈姆头碉楼前的核桃林在风中摇曳着好看的身影,星星点点的阳光穿透核桃林落在她家的院坝里,凉风吹过,没有一点闷热的感觉。几张桌子上已经泡好了几杯清茶,喝茶的客人正在享受这高原气候的清凉和寨子里特有的宁静。

  我也点了一杯茶,和哈姆头在核桃树下悠闲的聊着。

  厨房那边高压锅里哧哧地冒着热气,一股牛肉的浓香味飘扬在空气中,看来今天早有来避暑的游客点餐了,伙计们正在给客人备餐。

  哈姆头是松岗镇直波村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不到四十岁,已经是两个双胞胎儿子的母亲了。两个儿子非常争气,目前都在成都读大学一年级。因为最早开办藏家乐而成了村子里率先奔小康的人家。哈姆头长得漂亮人又精明能干,说她普通其实也不普通。

  哈姆头和他的老公都是勤快人。“碉楼人家”藏家乐是在夫妻二人共同努力下建造起来的,2016年夫妻二人跟随家乡旅游业的兴起,发现越来越多的游客进村参观游玩,避暑的客人找不到乡下经济实惠的住处,于是说干就干,夫妻二人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又向银行贷款凑钱装修布置,投入花了六十万搞藏家乐。六十万在当时也不算是一笔小数目,夫妻俩还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忐忑。

  不管是开办农家乐还是藏家乐,物美价廉的农家饭是最硬的一项指标。特色精致菜品当然是招牌。这一点哈姆头夫妇是做到了的。

  哈姆头的藏家乐的“土火锅”因为味道鲜美,货真价实价格适中而受到了客人的喜爱,特别是铜制土火锅里面的当地牛肉、腊肉、木耳、野山菌、核桃花、土豆等食材,经过熬煮烹饪出来简直就是舌尖上的美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回头客去“碉楼人家”玩都会点她家的“土火锅”一饱口福。至于其它的酥油茶、酥油馍馍、凉拌野菜等同样都是美味佳品。

  “土火锅收费标准多少呢?食材包括很多蔬菜都是当地的吗?”

  “我们菜谱是明码实价,游客和当地人一个价。土火锅大锅200元,小锅100元。食材基本上都是我们当地山里面的,蔬菜是我们自家种的。家里还有五分自留地,种了白菜、黄瓜、白瓜、土豆、卷心白、莴笋、瓢儿白等蔬菜。我们自家种地从来不打农药不施化肥,都是使用的农家肥。就是你们说的绿色蔬菜。”

  我一听完真心赞许哈姆头的经营理念。做生意不要想一口气吃个胖子,要做到细水长流。

  到今天经营了快八年的时间,规模不算大,却也是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一条龙服务的模式。目前拥有六间客房十八个床位,大厅宽敞有棋牌休闲场地,土特产营销专柜等。

  那天我专门看了看土特产专柜,货架上摆放着袋装的干菌子,有青杠菌、鹅蛋菌,还有价格不菲的松茸。菌子种类不算多,却都是山里面上等的野山菌。哈姆特家里面的土特产不仅仅是菌类,还包括蜂蜜、佛珠和手链,更有珍稀的价格昂贵的虫草和臧红花。特别是佛珠的销量又快又多,她家的佛珠从价格一百多元到五百多元不等,游客很喜欢。哈姆头家的土特产货柜就是一架普通的三层木柜,也没见货物层层堆积,就几个品种零星的摆放在柜台里。我带着疑惑的口气询问了一下土特产的盈利情况。哈姆头说这两年因为新冠疫情因数的影响,土特产销售只有几千元的收入。过去几年还是挺不错的,一年收入大概三万元左右。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副业收入了。在松岗镇,一户普通的农户如果光靠种地养牛和经济林(核桃树和苹果树)那点收入,超过三万都是不容易的。在直波村,像哈姆头这样有头脑又占了天时地利优越条件的农户不多,所以在乡村振兴的前进路上,是有一部分村民先冲在前头的。

  真正让“碉楼人家”赚钱的不是销售土特产的收入,而是民宿和餐饮。

  我问过哈姆头客人来避暑的民宿收费标准怎么样?

  哈姆头说分旅游旺季和淡季,旺季是一个人200元一天,包括住宿和三顿饭。淡季是一个人100至120元一天,还是包括住宿和三顿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碉楼人家”藏家乐名声鹊起,这里也成为村民们常常聚集的地方。坐在门后核桃树下的院坝里喝茶,对面蓝天下柯盘天街,那直插云霄的高碉,梭磨河边宽阔的翠绿的田野尽收眼底,很是养眼。后来,中国农业银行马尔康支行还在哈姆头“碉楼人家”门口挂牌“金穗惠农通服务点”开展业务,方便老百姓取钱。建设银行也在这里设置了“社区(乡村)国库惠民服务平台”,还是为了方便百姓。村民在服务点每取一笔款,哈姆头就能得到一元钱的手续费。

  如今八年过去了,哈姆头夫妇已经是赚得盆满钵满,当初投入进去的六十万元早已经收回来。应证了那句话:在农村只要找对了路子,靠自己勤劳的双手都能脱贫致富奔小康。

  快要分手道别了,我对哈姆头说:祝你的臧家乐生意永葆青春。哈姆头笑着说,还是要感谢政府的好政策,感谢我们松岗旅游景区的开发。

  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在家门口实现奔小康的农民,哈姆头算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一位村民。

  太阳下山了,余晖照着对面的柯盘天街,明亮又美丽。我们离开哈姆头的碉楼人家,沿梭磨河上行驶向不远处的康城。

 

  作者简介:周家琴,汉族,四川内江人,做个教师,现为《草地》杂志社编辑。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西南地区学员。先后在《人民日报》《重庆日报》《诗选刊》《星星诗刊》《四川文学》《西藏文学》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作品入选多种文集,曾获“阿来诗歌节”等奖项,出版诗集《卓玛吉的风铃》散文集《山里风》。

【编辑:陈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