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老村丨与文字结缘的美丽人生 ——简评铁城小说集《那年 那月 那些事》及其他
2022年11月14日 09:32 来源:中新网重庆

  欣闻铁城兄新近又出了一本题为《那年 那月 那些事》的小说集,我很高兴,当即电话向他表示了祝贺!

  当我拿到装帧精美、洋洋洒洒近二十万字、尚存墨宝飘香的赠书粗略浏览后,便爱不释手。

  因为这是一部主题鲜明、艺术性强、趣味性浓、讴歌时代、赞美人性、值得一读的好书。

  《那年 那月 那些事》是一部由中国联合出版社出版的短篇小说集,且不说编辑、编审眼光深䆳独到、选题精准,单这书名就很是新颖。

  因为当下小说题材的命题,往往是用一两个字或三五个字,进行含蓄而高度概括。像铁城这样多字的书名,实不多见。他之所以要这样的书名,也许是考虑让人们看到十分直白的那年那月那些事,就能勾起自己对过去一桩桩酸甜苦辣往事的回忆,以此产生与时代合拍的共鸣。

  人生的美丽,各有各不同。与文字结下不解之缘,是铁城人生不一样的美丽和快乐。

  文学艺术的主要功能,是启迪心智、荡涤沾有污垢的灵魂,让善良的人们在生活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文学又恰是一盏灯,专门照亮人们心扉上那些黑咕隆咚的地方。

  生命中,每个人都有芬芳的记忆;脑海里,也会不时闪现出美好的过去。且看铁城在题为《挪窝》的小说中那精彩描述:“……可无论怎样,龙二娃总是改不掉那落座一个坑的臭毛病。一个烈日高照的正午,在房前晒坝照看谷子的龙二娃,被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因叛徒出卖被捕现场而深深吸引的他,全然不顾电闪雷鸣,偏东雨即将来临,晒坝上的稻谷有可能被大雨全部冲走的危险,他仍全神贯注、顾自游走于书中字里行间……”。“龙二娃他爸所说的挪字,就是挪动的意思。武陵山一带从未走出过打龙沟的辈辈代代,都会把搬家说成挪窝……。”

  常言道:人挪活,树挪死。

  该小说讲的是一个农村孩子,为了实现走出深山老岭而勤勉读书,最终走出大山,改变人生命运的动人故事。此作品中诸多细节和故事情节推进的艺术演绎,让人们从中领悟到,博览群书,历练自己,用知识抉择人生的重要性。龙二娃先是在国家经历过“蹉跎岁月”后恢复高考那年,他一跃成为全县第一批天之骄子,跳出了“农门”。大学毕业后,被分回家乡玉龙公社中学任教,并与城里来的支教老师罗红玫结成连理,自然就搬了家,挪了窝。后来,龙二娃因教学才华出众,表现突出,成绩显赫,又相继被上级组织调到县中学和市中学教书育人。最后,他的家搬进了大都市,住进了花园洋房。为此,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都为他感到无比的自豪。

  铁城创作的故事,总是充满着浓烈的泥土芬芳,意象明显。所刻画的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他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紧贴时代脉搏,与时代同频共振。也正如重庆籍作家、诗人、资深文艺评论家田诗范在本书序言《吹糠见米说铁城》中所写道:“铁城小说的最大特点是,叙述语言带着浓厚乡土味,真正做到了语言朴实无华,故事真实可信,传统文化深厚,乡土气息浓郁,具有较强的代入感,能让每个读者有所得、有所取……。”

  铁城的作品故事性强,人物塑造、人物虚构或故事情节的悬念丛生、冲击力强,一定是在生活原型基础上的升华和艺术再创造。或许,是因他自己不凡的人生经历和毫不逊色于他人的创作功底,才逐步形成了鲜明的独特的思维定式和创作风格。我觉得,他的小说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他以农村山水为元素,以普通百姓为创作源泉,才使得笔下人物活灵活现、血肉丰满、耐人寻味!

  他,走过了风雨飘摇的童年,走过了忘我奋斗的青年和壮年。可不甘寂寞的铁城,仍想在老年驰骋文坛、争取奋斗和拼搏出一片既属于自己,又属于别人的美丽蓝天!

  不问收获,但求耕耘。

  一部小说集的质量高低,与一个作家的人格、人品优劣息息相关,文如其人,就是这个不争的道理。

  铁城,本名余德成,重庆市长寿区人,现是中国散文学会、华夏精短小说学会、重庆市作家协会等多个学会会员,其作品颇丰。最近十年,他先后出版过报告文学集《我和我的老乡们》、社科论文集《探索之痕》、长篇通讯文集《笔尖下的传奇》和散文诗歌集《故土留痕》等著作。

  笔者与他相识,可谓是共同爱好——文学的机缘巧合。俩人相遇,就有一见如故、一见钟情、相见恨晚的感觉。

  那是去年盛夏,欣闻郑万高铁(河南郑州至重庆万州)即将建成通车,这是美丽山城第一条出境时速高达三百五十公里的高铁线。重庆铁路作家协会与重庆市散文学会联合组织了一次到重庆工电段的采风活动。无意间,我在20多位采访作家名单中看见了“铁城”这个在各大报刊和网络平台上神交已久的鼎鼎大名,心里甚是高兴。

  在短短的三五天采风活动中,同吃、同住、同采访,彼此的友谊和感情急剧升温。这是因为他和我一样,性格开朗、耿直豪爽、为人坦诚。与此同时,我们还患了一种不轻的、同病相怜的“文学病”。我俩渐渐熟悉后,神侃时我问他为何取“铁城”作笔名?他心直口快地告诉我,原来不是起的这个名儿,原来那笔名,有些含蓄软绵,喊起来不响亮。后来一琢磨,将姓名中的“成”字改为谐音的“城”字,前面再加个“铁”字而成。不难想象,铁城就是一座不一般的城,更是一座难以用“炮火”攻克和摧毁的城!其寓意是:铁肩担道义,秉笔著文章。一生与文学结缘,自己无怨无悔。

  人间爱情,是创作的永恒主题。世间描写爱情的大咖比比皆是,经典之作也不胜枚举。而铁城潜心创作的短篇小说《心债》,则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另辟蹊径,完成了这篇独具匠心,也是其他作家难以复制的上乘之作。且看他在作品的细节白描片段,作者在开篇记述道:“……雄心勃勃的华峻,想用自己一生所积累的人脉资源、组织管理和统筹协调能力,去助力同宗兄弟一把,试图速成—个大器晚成的民营企业家,圆他自己早年做梦都想成为一个名震家乡的大富豪,然后反哺父老、回报桑梓的雄心壮志……”。小说开宗明义,埋下了伏笔。那么,究竟是一笔什么心债呢?这就不得不使阅读者,情不自禁地接着往下看。

  其实,这是一个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颜值不算太高,蓄一头披肩长发,声音甜脆、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十分取巧的苗家妹子卢阿莲工余时间讲给铁城听的一段与她自身有关的凄美动人、感人肺腑、真实可信的真情故事。在故事情节的推移中,有这样一封信值得回味:“……我和老公疑惑不解地展开信笺一看,信纸上严肃、工整地写着:阿莲,我想你们了。这张银行卡里的三十万元人民币,望你们拿去买一辆代步车,以偿还当年阿莲冒着霜雪、步行八个多小时从普底老家到大方县医院看望和照顾我的那笔心债。——冉忠义敬献……。”看到这儿,读者可能有些不明白其中蕴含的深意。这是因为在20世纪的年月里,一贫如洗的冉忠义,因卢阿莲慷慨捐出100元巨款,保住了因无钱交学费而差点被老师赶出学校的冉忠义的学籍,使冉忠义误解为是卢阿莲爱他而为,并偏执地暗恋卢阿莲而演绎出一幕幕悲情故事。

  很多年过去了,彼此仍对过往之事心存感激,这就是重情重义和人性的光泽。同时也充分展现了走出大山的人们,依然保持着淳朴、厚道的传统美德。

  一般来说,《心债》故事讲到这里就可以收笔,戛然而止了。然而,铁城兄却没有把笔停下来,而是继续着墨,续写主人翁的传奇人生。多年以后,在外凭借知识和智慧致富的冉忠义,一刻也没有忘记家乡父老乡亲。衣锦还乡后,他找到普底乡党委书记,出资一千五百万元,助力乡村振兴,建设乡村公路和文化广场,翻新苗家吊脚楼兴办普底乡空巢老人康养福利院。小说的结尾这样写道:“……他言辞诚恳地向王书记建议,聘请从甘肃兰州返乡创业,心地善良、人品高尚的卢阿莲出任福利院院长……”。

  小说《心债》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不是高手,单凭创作技巧,是很难驾驭的。由此而表明,铁城是一个天赋尚好,有极高道德修为和家国情怀,深知民众疾苦的好作家。这也是源于他有在农村土生土长的经历,又源于他进城后为官亦文、不忘初心的丰富人生阅历。

  《心债》,仅是他这本书中的精品之一。令人捧腹大笑的《乐和尚传奇》、读来让人心酸且甜的《那年那月那些事》、《老庚童年趣事》、《鹞子岩》和社会现实感极强的《收官之作》云云,他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人物形象的描写以及事物的逻辑联系都十分精准到位。他的作品,恰恰印证了俄罗斯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那句至理名言: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文学创作,必须是写自己身边熟悉透了的人和事,不熟悉的生活,最好不要写。铁城的小说,虽还没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完美境界,但至少让人读起来感到亲切,具有阅读的快感和惬意,更可让人从中悟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那年 那月 那些事》收录的三十篇作品中,还有不少作品言简意赅、字字珠玑、富有哲理、具有很高的欣赏和审美价值。不妨,我们接着往下读。

  针砭时弊,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乃是时下每个作家的必备素质和神圣使命。

  人是有头脑、有思维、有灵性的高等动物。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欲望和追求。有人喜欢讲原则、懂规矩、讲秩序、不乱来;有人喜欢投机钻营、阿谀奉承、追求高官厚禄及奢靡的生活;有人则追求知足常乐、平平淡淡才是真。

  铁城兄的官场微小说,很值一读。如若不信,看了《福也是数,祸也是数》就会明白。他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用犀利的文字进行描述。他在作品中写道:“……黎副县长栽了。近几天,整个武陵县城的人们都在交头接耳、神神秘秘地相互传扬着这样一个不幸的消息。……是的,黎副县长确实栽了,栽到了明月山市纪委、监委的手里……”。这是作者的开场白,采用娴熟的文学倒叙手法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继续往下看。至于黎副县长为什么会栽?又是为啥事而栽?将受到怎样的惩罚?他没有急着告诉读者,故意卖了个关子,就像一个谜团或蚕茧,需要娓娓道来,一层层剥丝才能见分晓,才能搞清楚事情的真相。

  这个故事,讲的是黎副县长自幼天资聪慧,特别是对“数字”十分敏感,小时跟着母亲上街卖菜买菜,他算账就会一口清。高中毕业又适逢乡镇干部体制改革,被应聘为乡镇干部。几年功夫,黎路发(绰号一路发)就平步青云当上了镇长。而为人真诚、说话直率、一起当上乡镇干部、亲生舅舅在县委组织部当干部科长的万事兴,却一直在凤山镇农机站站长岗位上原地踏步。

  20世纪90年代第三个年头填写年终报表时,乡镇企业产值明明只有五千二百万元,而黎镇长却在会上大胆地说:“今年干脆就报一点一个亿”。事后,这个镇就成了全县第一个“亿元镇”,年底镇机关每人还发了个大红包。尝到了甜头的黎镇长不收手,在第二年年报时又故伎重演,产值一下子又升到了两点两个亿,一跃成为全县令人刮目相看的“双亿元镇”!

  俗话说:久走夜路必撞鬼。纸里包不住火,没有不透风的墙。就在黎路发春风得意时,东窗事发。

  铁城在小说中这样素描道:“……要求该矿矿长,又玩了一次自认为得心应手的“数字游戏”,不顾一切后果,采取加倍提高遇难者赔偿金。熬更守夜,秘密、强制疏散外地遇难者家属,对外封锁事故消息,掩盖事实真相,将遇难者人数14名瞒报为2名,从而避免相关人员为事故担责……”。最后,小说点题:“……真是福也是数,祸也是数。为这数,恐怕黎路发也只能在那高墙之内度过余生啰……”

  这个构思巧妙,韵味十足,发人深省的故事,无疑是对官场丑恶现象的辛辣讽刺和嘲笑。我想,从这个意义上讲,那篇不足两千字的微小说,一定会对当下的为官者起到不小的警示作用。

  一个作家,能把小说写到这种程度,实属不易,也自然有着深层的历史原因。据我所知,铁城不仅是在农村成长起来的,而且在他漫漫人生道路上,还当过乡镇文化中心主任、办公室主任;报刊记者、编辑和总编辑;也任过房地产企业总经理,他知识储备厚重,生活阅历积淀较深。所以,他写乡村和官场题材的小说,轻车熟路不足为奇。不仅如此,铁城还才思泉涌,灵感敲门,创作过大量的诗歌和散文。他说:我真正从事文学创作,是从三年前才起步的。如今的铁城,不仅有多个门类作家的头衔,而且还是《作家新视野》杂志社,《今日作家》官网平台的特约作家。

  用铁城的话说:那些所谓的头衔和光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家只能靠写作实力和创作的作品说话。

  德国哲学家有句名言:没有那个胜利者信仰机遇。铁城兄在文学上取得的丰硕成果,不是靠机遇,而是靠智慧、勤奋和血汗。也正如他在本书《梦醒无悔》的后记中所言:“三年时间的倾心写作,既愉悦了自己,又快乐了他人,还收获了满满的成就……

  铁城兄年逾六旬,中等精瘦个头,尤其是他那双炯炯有神、能洞穿世事沧桑的眼睛,时时闪烁着睿智而又温和的光泽。他不想荒废晚年的宝贵光阴,让之白白流逝。

  古人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值此,我衷心希望铁城兄继续坚定信仰、践行初心、不辱使命,在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新征程中,迈开铿锵有力的步伐,有生之年用智慧和勤勉,饱蘸着生命熊熊燃烧的激情,源源不断地为读者提供最新、最美的精神食粮!

 

 

  作者简介:丁友成,笔名老村,原铁路企业高级政工师,《重庆铁路文学》主编。现系重庆市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铁路作协会员、重庆铁路作协主席。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晴空下的缺憾》等八部。作品散见《红岩》《中国铁路文艺》《中国诗歌网》等。

【编辑:陈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