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李云丨贴近地心之诗
2022年09月10日 08:07 来源:中新网重庆

  徐庶是一名现实主义诗人,入选中国作协《诗刊》社“青春回眸”诗会。迄今,历届参加“青春回眸”的重庆诗人屈指可数:华万里(第1届)、傅天琳(第3届)、李元胜(第4届)、冉冉(第6届)、徐庶(第13届)。

  《空藤》之藤,蔓生植物。与夺目鲜花和参天大树相比,藤何其卑微,何其渺小。

  正因如此,藤贴近大地的心脏,获得最本真最磅礴的诗意脉动。寄情于藤,必是脚踏实地、心怀风物、视野远邈、抱负存远的人。当代诗人徐庶应该是这样的人,他的诗集《空藤》,也是他几十年孜孜追求的诗歌,诗为载体,载他的思、他的情,他的人生追求。

  《空藤》分为五辑,即空藤、风物、草民、水手、长风。从这些诗歌中,我们可以推测到他的理想抱负、他的情愫所寄、他的人格自塑。

  我读《空藤》是从他文本揭示的主旨意义和艺术特色入手的。我认为他在主旨意义书写上有着四个维度。

  一是徐庶对“物”的意境塑造,堪称对现代诗歌的一大创新。他的《空藤》:“藤是一条命/它吊起一种活法/它勒住一种活法/它把所有的活,像抛物线一样/在空中咔嚓咔嚓/从时间的这头扔向那头”,写出了一种植物生命的自然状态,也揭示一种生命体命运的不可把握,与其说是写“空藤”,不如说他悲悯地看待和同情一种人生如藤的命运。徐庶的诗里,风是有形的,风是实体,风是精神的,风又是诗性的,风更是与人的情感、万物情感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是人和自然须臾不可缺的,风在他的笔下变得有重量,变得有思想,变得斑斓生动,变得千姿百态。他把万物写到有深度,有难度,有生命意识的创新写作,并且他实现了让这具象,在我国现代诗同类具像写作里成为特质效果。

  这部《空藤》具有博大情怀、人性关怀和时代特质,以“小我”折射“大我”,关注人情、人性和生命本质,做到了艺术性与自然性的有机融合,自始至终贯穿着“万物”的多声部合鸣。也可以这样认为,物是他精神世界的代言者,包括山川河流、风花雪月、草长莺飞、鱼翔浅底、白云苍狗等等。当然还有迎风而立的人、风中沉思的人、风声里望月的人,人是主体,他让风和人、事、万物纠缠,产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在这多维空间里,完成人对万物规律和人生本体的思考,这可能是他写“万物”的根本所在。《庄子·逍遥游》曰:“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左思《吴都赋》中也写到:“习御长风,狎翫灵胥”,选择“万物”,徐庶就选择了“大道”。

  二是徐庶对人生意义的独特思考和他精神追求的人格自塑。他对自己在这世间生存的意义做到哲学层面的思考和诗性层面的表达,他的诗歌让我们看到其对人生无常的、多舛的形态细捋和剖析,让其规律明晰起来。你看他的《白鹭》:“自证清白,并不难/要成为白色世界不让人察觉的/那点白,得一生苦饮”,这里的“自证清白”和“一生苦饮”,道出了他对人生要坚守清洁精神、独立人格的坚韧决心,以及他愿为此付出的代价。他在《漩涡》里写到“在风口,每个人/都得交出点什么”。《空白的云》里“看天,那么多的云/那么多人世的空白,最终都在一起了”他写出人生的付出和最后获取的空无。尤其是他的《命运》一诗中,他写“出来散步的人/手里都攥着一条路/他们抖一抖,撒开/一条路就活了//或坎坷,或平直/路的一端,始终捉在手中/叫命运”。他让我们更加明白人生之路初始命运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你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他的此类诗歌是他对人间沧桑和人生变化透彻的顿悟和省醒。他让我们领悟到人世间的悲欣交集,可贵的是他是用出世的态度来思考人生,又用入世的态度来热爱生活,所以他的作品不晦涩、不乖张、不虚无,是及物、正视、投入、改造的姿态提醒读者正确对待己来、将来和己去的一切风云变化。

  三是徐庶用悲悯之心、冷静之目光来审视万事万物变化对个体人的精神和肉体的质变影响和支配作用。他看雪花与人的卑微,他写到:“小雪有多小/完肤多小,尘世多小/雪就多卑微”尘世是小的,雪是小的,对应人来说,沧海一粟,自然也是小的。他在《起风》诗里有这样的句子“一波一波的/绝望、哀号、撕裂/或有另一个人间/也有风,也有躲不过的事情”。大风起时,风里的哀号是谁的哀号?自然来自人间,但他没说此时所处人间,而是说还有一个人间,也有躲不过去的“事情”,什么“事情”?这首诗让人产生诸多情感共鸣。他的《六个影子》写到:“看得到,并不交代,像一个个/相识多年的陌生人”这既是写自己的影子更是写出造成影子的本体的陌生感和时光的不可测性。

  四是徐庶对亲情和日常的诗意发现及诗性提炼技高一筹。一般人大多在这主题开拓上,是纪录式的,摹拟式的,并且用口语做一些情感琐屑的记录,形成的文本是庸常、小情感、小片断或者是小品的分行。而徐庶却在此领域技高一筹,动用其全部的诗歌技法和手段来对此深耕细作。他有着自己崭新的视角和发现,比如他在《我长父亲6岁》里写到:“我比父亲长得快/那年我45,比父亲大6岁”。造成这一悖论现象是因为父亲39岁就去世了,徐庶没有一般性地处理这一悼念诗,而是从一反常的情节上切入,呈现其对早逝的慈父的悲伤和怀念。他在《母亲》一诗里,借用“挖锄”这一与母亲一生联系紧密的生产工具来展开诗创作,来写出母亲与土地的关系,写出母亲的生活与命运。这里的“挖锄”是生产工具,也是诗道具,它让诗走向坚实与真实,使诗歌的肌理清楚可触。他的一些日常情感诗和山水行吟诗写得也有特色。他写《岩泉》“从石头中/拿走宝座/拿走令箭/拿走美女//剩下一座岩,不用劈/也泪流”,他让诗赋予岩泉历史感和生命意义,此时此刻的岩泉你可以理解为一座城池或一个国,也可以是一个人或一个时代的变迁。还有他写的《锁匠》《弹匠》《瓦匠》等“人间工匠”也都有创新突破。

  《空藤》的主题可能还有众多维度的阐述,我觉得以上四个方面可能是徐庶最用笔力、最动情感、最有特质的地方。对于他的诗歌艺术特色,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赏析。

  首先,徐庶在诗歌写作上追求智性表达,隐喻和双关的独特辨识度。我认为的智性写作就是诗人反传统经验的有知识、有智趣的机智写作,他的诗文本趣味盎然,是充满智趣意味的,是有生命力且活力四射的。这里我们来读他的《屈子》一诗:“半部《楚辞》一阵风/“兮”里糊涂”,这里他改一个稀为兮,使这诗产生了多重暗示和指向,并让诗句有空灵之感和张力放大之效果。还有他的《喔嚯》,他灵性写到“雷受惊了,想必有一群雷/追打一颗雷/或忍无可忍,他才这样的”这里的一群雷追打一颗雷,写得妙趣横生,机智灵动。接着他又用口语“喔嚯”一词,轻松又诙谐幽默地讥讽了一下,“喔嚯,原来天幕什么都没有”,仿佛他开始时正儿八经在和我们说一个庄重的事,到结束时又开玩笑抖包袱这只是一个好笑的事情。隐喻和双关的妙用,在他的诗中信手拈来,如“人间高枝被鸟占着”等。智性写作让文本变为有意义的、有趣旨的、语义延展的文本,显然徐庶做到了。

  其次,徐庶的诗歌追求隽永之韵味。谢榛在其《四溟诗话》里强调诗要“韵贵隽永”,一首诗要让人读后产生意味深长之感,诗该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要引人入胜,这可能是一首好诗的基本标准。我们来读他的《喵》:“桥头,曾住过一只流浪猫/再次散步走过那里/我会情不自禁“喵喵喵”/仿佛一个离去已久的亲人/还住在一声“喵”里”,作者的慈悲之心跃然纸上,对小动物关心关怀使小诗有了更大的主题意义。在《竹》一首中他写“没有云梯,你自造一副/每一步都脚踏绿水青山/都在,高风中亮节//别人的肩膀靠不住/你踩自己的肩,一步步/升迁/自己给自己铺路/是世上最好的路”,写出一个人的独立、向上、拚搏的人生追求,这也印证了徐庶当教师、当媒体总编、当作家等励志人生的真实写照。

  第三,徐庶的诗歌有着自我介入的现场感和空间感。他喜欢让自己的名字或主体角色走入自己诗中,有点象电影大师希区柯克喜欢在自己电影里客套一样。徐庶在自己诗里多以量子纠缠的时空裂变形式呈现,他在《六个影子》里,以自己在一盏灯下 ,有三个影子,在一排灯下“竟有六个影子”的发现来写六个徐庶的前世今生,他对这六个影子的自然现象做精神层面的追问,他认为:“仿佛来自六个朝代的前世/而我,对他们的身份全然不知”,对自己前世的猜度和对当下我的自省自问,使这首诗有了多维度的思考空间,有了立体感和后现代效果。正如他在《名字》诗中,以徐庶之名,查到世间还有从事警察、基层干部等多种职业的徐庶,造成一种隔世的恍惚感和现世的惶恐不安,叩问了“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的哲学话题和文学母题。以至到诗结尾时“而独居的老母,电话那头/喊一声“庶娃”时/那些影子颤了颤/似乎吓了一跳”,从一假想空间又被亲情拉回到现实。这些吊诡的戏剧化诗歌写作,增强了现代诗现代人的现代情感表述,即现代人的精神是多疑的、多向度的、多空间的、破碎的、变型的、抽象的,也是瞬间的。波德莱尔曾说“美的一半是永恒,一半是瞬间”。博尔赫斯把现代世界视为可能性、平行时间、可交替的过去与未来的迷宫。徐庶在诗里的多次介入,让我们看到两个真相,即生活本质的真相和精神内在的真相。在过去、当下和未来的三重迷宫里,为我们找到通往人们内心秘密花园的小径,使每个读者在阅读完他的诗后,能找到让自己感观愉悦、思想共振、有所思有所启发的精神“花树”。

  我们处在量子时代到来的今天,却很少俯下身体去亲近一棵藤,去倾听来自地心的脉动。这里,我们要感谢徐庶在《空藤》的无限诗意中,让我们品味到他的智性之作,欣赏到他隐喻和双关的独特修辞艺术,倾听到有韵味、有内涵、有特质的《空藤》之声,在这波澜壮阔之新时代,也算一件奢侈的精神抚慰之事了。

  本书收集的作品,是徐庶近年来创作的诗歌精选,部分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青年文学》等刊物首发,具有文本特质和艺术强音,值得收藏品鉴。

 

  作者简介:李云,著名诗人,安徽省作协副主席。

【编辑:陈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