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杨春梅丨怎一个“愁”字了得——评黎美剑先生《挽着岁月行走》中“乡愁”的多元性
2022年08月19日 15:45 来源:中新网重庆

  读完重庆市垫江县作家协会主席黎美剑先生《挽着岁月行走》这本书集,不由击节而赞。此书出版恰逢其发表第一篇文章四十周年,我恍惚看到四十年走旧的时光中,他走过高山走过大海走过冬夏走过四季,汹涌的文字在他笔尖荡漾。

  “青山不厌千秋翠,绿水竟自绕家乡。” 书中所选文章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情感充盈,手法变幻多姿,语言简练干净。不过书中“随处可见巴山渝水的影子,随处可感牡丹飘香的气息。”他笔墨中总是萦绕着对家乡的关注与热爱,还有挥之不去的乡愁。可是在作者笔下,这些乡愁,均赋予了多元的情感,意蕴丰富,千山叠翠,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乡愁是钟情家乡的山水。“月是故乡明。”在作者眼中,故乡一草一木皆能入眼入心,都是如诗如画。“繁多的品种开出的花也色彩各异,红、白、黄、粉、紫,五彩斑斓,红的像火,白的似玉,绿的如珠,粉的像霞。” 《垫江三月牡丹开》用排比的修辞方法,盛赞垫江牡丹品类繁多,美丽可观。“它虽没有庐山瀑布的俊逸,但绝不逊于黄果树瀑布的宏伟。仰观之,神奇之水如从蓝天飞跌而下,只见水雾翻腾,水珠飞溅,犹如雷声贯耳,惊心动魄,气象万千。” 《双河湖畔思美》用对比的手法,从不同感官写了双河湖大坝瀑布之壮观。作者状物写景观察入微,文笔细腻,感情充沛,信手拈来,自然贴切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乡愁是礼赞家乡的楷模。“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没人处响起。”散文《父亲》刻画2007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周绍发靠独腿打石头为生,把继子培养为博士。报告文学《济危扶倾暖丹乡--垫江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纪实》刻画垫江残联主席钟洪波为残联事业无私奉献,以彭胜国为代表的的残疾人不仅身残志坚,还成立“希望之家”,烛照他人的大爱情怀。报告文学《天使在武汉——垫江县支援武汉医疗队纪实》刻画当新冠病毒肆虐武汉、肆虐湖北之时,垫江县26名医务工作者舍命逆行,驰援武汉。他们用精湛的医术、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守望相助、救死扶伤的新时代赞歌。作者视角敏锐,抓住垫江典型人物泼墨挥毫,树立道德的标杆,给予滋养精神的食粮,建构垫江千年耕读史传承的桥梁,着力书写文人的责任担当。

  乡愁是传扬家乡的日新月异。“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作者记叙垫江的事,紧扣时代,视通万里。报告文学《踏平坎坷筑通衢——垫江县南部快速通道和渝巫路复线建设纪实》《石破天惊处——大石乡乡村振兴纪实》《龙溪河作证——一份政协委员提案的产生与办理纪实》记录垫江交通发展、乡村振兴、龙溪河治理。作者高瞻远瞩,与时代同频共振,垫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他笔下蒙太奇似地呈现,“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阔大胸襟得以彰显。

  乡愁是深情的告白。“一片冰心在玉壶”,作者抒发故乡的情感火热,赤城,鲜活,令我们感受到潮涌而来的深情挚爱。“乡愁是音:夏夜静听蛙鸣,农舍常闻书声;秋风席卷稻浪,春雨敲打竹林。” 《乡愁赋》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描写刻骨乡愁。“其色泽如玉,细腻如饴,绵而不老,嫩而不溏,醇厚筋道,味美营养。”《垫江石磨豆花赋》赞美垫江非遗石磨豆花形色味俱佳。“一树黄沙柚甜透了巴山渝水,一碗石磨豆花香遍了大中华。” 朗诵词《美丽的垫江我的家》抓住垫江地域特征,用排比与通感高度浓缩对家乡挚爱。作者浓墨重彩的表达对垫江的热爱,或婉约或粗犷,或柔媚或沧桑,无一不是字字珠玑,读来唇齿流芳。

  “桂魄初生秋露微,水面清圆风荷举”,垫江的文化厚养这座古城,这座古城孕育了热情、开阔、大气的黎美剑先生。他曾纵横讲台,供职政协,执掌国企,统筹宣传,总领报社,坐镇广电,起笔作协。书集《挽着岁月行走》囊括报告文学、散文、辞赋、舞台剧、电影剧本、专题片脚本、歌词等优秀作品达100多万字。他提笔弹响垫江弦上的乐音,平仄的跳荡摇曳古城山水的迷恋,他的思想是燕鸣唤醒熙熙人间,他的智慧是晨光透过菩提苍苍。愿他用彩笔继续描绘生活的美好,自信人生会当水击,生命昭昭不朽未央。

  作者简介:杨春梅,重庆市垫江教师进修学校语文研训员,语文高级教师;垫江县名师工作室成员、骨干教师、国培专家。重庆市新诗学会会员、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垫江县文联全委会委员、垫江县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作品散见《诗刊》《西南文学》《重庆纪实文学》《银河系》《江渝都市报》《长江诗歌》《垫江日报》等报刊和网络媒体。

【编辑:陈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