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点亮山城·一路有你①光明路上的“孤勇者”
2022年08月04日 14:40 来源:中新网重庆
 图为于倩倩在柏兴旺劳模创新工作室研究创新成果。国网铜梁供电公司供图
图为于倩倩在柏兴旺劳模创新工作室研究创新成果。国网铜梁供电公司供图

  中新网重庆新闻8月4日电 题:点亮山城·一路有你①光明路上的“孤勇者”

  作者 彭国威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在新的‘赶考’路上不懈怠,只要我们敢于奔跑、敢于奉献,就一定能够生逢盛世,不负盛世。”

  ……

  近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指导,重庆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四川省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重庆市总工会宣传网络中心、四川省总工会宣传教育部、重庆市能源工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2年巾帼劳模工匠宣讲活动在渝举行。台上,一位“80后”女子,铿锵有力的发言,引发诸多共鸣,获得掌声不断。

  她叫于倩倩,来自国网铜梁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输变电运检中心电气试验班,是整个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气试验班组目前唯一的“女班长”。

  ——“不‘拼爹’,不‘拼妈’,人只要有真才实学,就一定能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而且是一个快乐工作的人”

  “说起我们电气试验班,很多业外人士可能都感觉很陌生,通俗地讲:我就是一名为变电站设备提供健康体检的‘电医生’,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防未病’,一旦设备出现卡壳,就得通过技术手段精准查找病因,再及时交给相关专业的‘手术医生’进行诊治。”

  于倩倩说,他们是一群从事高危行业的“服务员”,整天和电这个真正的猛兽打交道,不仅要让它变得温顺,更要让这头猛兽心甘情愿为民服务。

  为何要选择这个行业?

  于倩倩表示,为了国家的电站建设,自己父母曾经走南闯北、风餐露宿。知道这个行业的苦,但在自己高考毕业填报志愿时,父母依然希望其能子承父业,继续在这个行业发光发热。

  “闺女,如果真选择了,今后就不要后悔哦!”尽管如此,父母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她打“预防针”。

  2008年,于倩倩如愿以偿进入了自己心心念念的电力公司。上岗前,她是兴奋的,到岗后,人却很快如坠冰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着变电站眼花缭乱的各种设备和操作章程,我就像一个迷途的羔羊,一时间不知道何去何从。”于倩倩解释,和很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一样,自己遇到了一个艰难的坎:理论和实践脱钩。

  好在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有着优良的师徒帮扶传统,新生进来后,会和优秀的员工结成对子,签定“师徒”关系,通过老师“传、帮、带”,让新生快速跑起来,动起来。

  于倩倩选择了“笨鸟先飞”。

  那段时间,她白天跟着老师搞实战,在一次次的故障处理和试验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则争分夺秒地查阅相关专业书籍,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做到两者融会贯通。

  随着业务技能水平的提高,于倩倩逐渐从配合开展工作转变为组织开展工作,由看方案转变为编写方案,从学徒转变成为技术骨干。

  历经7年的磨砺,于倩倩成了这个班的班长。身份变了,角色跟着变,最重要的就是要挑大梁、有担当。

  记得有一次凌晨两点多,班组突然接到铁佛站主变间隔故障的电话,需要尽快确定抢修方案;另一边,手上还有一个新建变电站的交接试验工作迫在眉睫。当时班组只有四人,人手少,任务重,事情一个都不能耽搁,怎么办?关键时刻一定要敢于上,顶得上。不容三思,于倩倩当机立断:民生为先,先抢修再交接。她于是和三个同事火线奔赴事故现场,加班熬夜,眼睛一个个憋得通红,实在太累了大家就轮流在主控室打个盹儿,从凌晨到天亮,经过整整10多个小时的连续作业,最终完成了抢修任务。这里一扫尾,几人随即分工,一组回去值守休整,一组奔赴下一个战场。

  从一个“小白”走到今天,让于倩倩坚信了一个道理:不“拼爹”,不“拼妈”,人只要有真才实学,就一定能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而且是一个快乐工作的人。

图为于倩倩在110千伏北郭变电站现场为青年员工讲解变电专业知识。国网铜梁供电公司供图
图为于倩倩在110千伏北郭变电站现场为青年员工讲解变电专业知识。国网铜梁供电公司供图

  ——“人的一生,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哪里能找到自己的快乐和成就,那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去奔跑,去逐梦”

  于倩倩的努力,领导看在眼里,明在心底。考虑到她是女同志,单位领导曾主动调她回机关工作,让人没想到的是,一年多后,于倩倩却主动给单位提出申请,要回到基层,去到自己以前最熟悉的基层岗位。

  “你是脑壳打铁了么?”有同学问。

  “她完全是在‘抽风’!””长辈不解。

  ……

  于倩倩的这次转岗,在亲朋好友中很快炸了锅。但她还是毅然给组织打了调岗申请。

  “人的一生,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哪里能找到自己的快乐和成就,那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去奔跑,去逐梦。”于倩倩在谈及自己的内心世界时道。

  回到熟悉的基层,于倩倩的热情更高了。

  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于倩倩深深感受到技术传承的重要。回到班组后,她就全面推动实施“双师带徒”活动,一名老师抓技术,让员工在技术上“跟得上”“敢超越”;一名老师抓思想,让员工在思想上“不跑偏”“有准绳”。

  期间,她还组织实施了班组“微课堂”,让班组成员轮流当老师,相互学习和讲解工作中的小问题、小方法、小技巧。同时灵活开展小比武,提高员工的动手能力。多种手段并行,让班组整体素质有了极大提升。

  为了寻求突破创新,她还组织成立了班组QC小组,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开发一些适用一线的技术产品。

  高压试验输出线绝缘支撑装置、10kV氧化锌避雷器固定装置、电气试验可调节固定短接线装置……“这些创新产品是不是长相一般?”“没关系!它们都不靠‘颜值’吃饭,全靠‘内涵’,个个都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于倩倩自我调侃道。

  图为于倩倩在110千伏云雾山变电站2号主变例行试验工作。国网铜梁供电公司供图
图为于倩倩在110千伏云雾山变电站2号主变例行试验工作。国网铜梁供电公司供图

  ——“儿行千里母担忧,小时候,我是父母的牵挂;长大后,父母是我的牵挂。我最终选择了‘带着’父母生活,‘带着父母上班”

  古人云:自古忠孝两难全。

  于倩倩说,自己所在的班组总共7个人,其中有4个是外地人,但就是这几个人,却要负责辖区27座变电站的健康保障工作,因为担子重,全员手机基本上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

  “我们要完成一轮27座变电站的常规体检,你们知道需要多长时间么?答案是近3年!其中,一些稍微大型的变电站,体检完一次最少得3个月!”于倩倩简单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一旦有变电站突然发生意外故障,还得进行深度体检。为了不影响企业和百姓用电,我们时常要当‘夜猫子’,在别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孤独地走在深夜的施工路上。”

  “我们的副班长蔡伟和他的爱人,都是外地人,去年刚生了小孩,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一旦遇到紧急抢修任务,他们时常要把一岁左右的孩子临时寄养到亲戚家,或者邻居家帮忙照看,那种心酸不言而喻。”于倩倩说,为了守护一片光明,班组的成员付出了太多。

  2018年,于倩倩远在陕西安康的母亲,突然出现颅内出血,被送进医院抢救室。几天后,等忙完单位工作赶到医院,她只能穿着防护服在重症监护室静静地看着病床上的母亲,刹那间,自认坚强的于倩倩泪如雨下。

  “儿行千里母担忧,小时候,我是父母的牵挂;长大后,父母是我的牵挂。我最终选择了‘带着’父母生活,‘带着’父母上班!”

  故土难离,要让60多岁的两老背井离乡,双双迁居到铜梁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于倩倩只能撒娇,甚至耍赖,哭着告诉父母,女儿一人在外,但绝不是一个来自陕西的“孤儿”,会很想念亲人,会很牵挂他们!一次说不通,就劝两次,两次不行,就诉三次。几年前,她终于如愿以偿。

  “有人说,现在的80后、90后、00后,很多是温室中的花朵,与坚强、勇敢,都不沾边,甚至相去甚远。”但于倩倩却不这样认为,她在宣讲现场道,“在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征程中,人人都能谱写新时代壮美的青春之歌,只要我们敢想、敢闯,就一定能够发光,发热,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新生力量。”(完)

【编辑:高吕艳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