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璧山2022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 经济运行上扬
2022年07月27日 11:07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7月27日电(熊浩 谢捷)26日,璧山区上半年经济运行调度会发布“半年报”,根据统计结果,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1.1亿元,增长5.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7%。一串串数据显示出璧山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上扬线”。

  据了解,今年以来,璧山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及地方配套措施落地见效,全区经济大盘和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并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 畜牧业逐步回暖

  今年春节刚过,伴随气温回暖,从七塘镇将军村的蔬菜大棚到健龙镇新石村的宜机化稻田,再到大兴镇船形村的果园,璧山的乡村处处呈现着一幅“春耕图”。农民们抢抓农时,开沟松土、除草施肥、播种育苗……奏响春耕的交响乐章。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守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占有突出位置,如何做特做优农业产业则是打开农业高质量发展空间的关键。”璧山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璧山鼓励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持续打造中心城区的“菜园”“果园”“花园”,目前在蔬菜、水果种植等方面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和品牌知名度。

  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22.5亿元、增长1.1%。其中,小春作物产量9700吨、增长1.7%;蔬菜和水果产量分别达32.6万吨、3.6万吨,分别增长3.1%、10.4%;生猪出栏11.5万头、增长6%。

  “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是璧山今年农业生产的一项重点工作。”璧山区负责人表示,目前1200余亩撂荒耕地复耕进度达85%,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总工程量的86%,垦造水田、八塘镇万亩梯田改造、宜机化改造提升等项目持续推进。

  工业生产企稳回升 新能源领域抢眼

  站在比亚迪大道,来来往往的新能源车辆让人振奋不已。一旁是建成投产的中车恒通,新能源客车年产能可达4000辆;紧挨着的是比亚迪重庆工厂,其“刀片电池”率先在璧山实现量产,产能将达55GWH,并带动比亚迪动力电池全球总部及研究院、绿色出行研究院等落户璧山区。

  新能源汽车是重庆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璧山区抢抓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扎实推动产业链成龙配套,带动汽车及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而这仅是璧山工业经济发展的一抹亮色。

  上半年,璧山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高于全市平均1.3个百分点。细化来看,新能源汽车在弗迪锂电池、青山工业等重点企业带动下产销持续向好,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125.2%,上拉规上工业产值16.1个百分点;智能装备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提档升级一直是璧山工业的重头戏。”璧山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新培育科技型企业85家,完成智能化项目改造61个,获评市级“专精特新”企业89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产业总产值分别同比增长48.1%、40.5%,分别拉动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8.9、17.1个百分点。

  服务业稳步恢复 消费市场有所改善

  这段时间,重庆中医药学院的各项收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学校将在今年9月实现招生投用,这是璧山打造重庆市中医药发展强区的重要举措。

  “盘活现有存量资产,加快补齐产业短板,积极打造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培育‘田园+康养+旅游+旅居’新业态,大力发展研学旅行、田园乡居、农业展览、医疗服务、中医药、养生养老及健康旅游等产业,是当前工作的目标。”璧山区服务业发展区管委会负责人信心满满。

  今年以来,璧山围绕“高质量发展样板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定位,努力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194.9亿元,同比增长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规上生产性服务业营收快速上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38%,对规上服务业营收贡献率达48.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营收分别同比增长22.6%、26.4%、15.1%,增速分别较一季度提高7.4、5.2、5.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上半年璧山消费市场也有所改善,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6亿元、增长1.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分别增长11.2%和7.1%,限上住宿、餐饮业单位营业额分别增长1.5%和1.8%,限上法人企业网络销售额增长13.4%,智能家用电器及音响器材类、新能源汽车等反映消费升级的产品销售额分别增长27.5%和916.3%。

【编辑:黄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