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5月16日电(记者 贾楠) “你年龄比我大,阅历比我丰富,做错了事就要承担,你不懂这个道理吗?”5月12日,在南岸区公安分局经侦支队办公室内,案侦民警王哲正在和一名犯罪嫌疑人通话。
近日,王哲参与侦办的重庆某科技有限公司集资诈骗案,终于进入收尾阶段,目前已判决8人,查扣冻涉案财物价值1500余万元。该案侦办过程中,本着“不放过一个有罪之人”的精神,王哲不断深挖、艰难求证,最终使得在非法集资平台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职业投资人”浮出水面,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今年37岁的王哲,从警前是武汉一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老师,2011年成为人民警察后一直从事案侦工作。谈起王哲,同事们都会交口称赞“脑子灵活”“办案有一套”。
重庆某科技有限公司集资诈骗案出现端倪时,正值2020元旦放假之际。平台突然关闭,每日数百名群众通过电话或到现场报案。王哲知道,早一天立案,就能及时阻断更多的损失,就能够追回更多的钱。为了能够早日破案,王哲和同事们迅速询问20余份集资参与人的笔录,提取相关的宣传资料、微信截图等涉案资料300余页,并在立案当日上午就研判出该平台的投资及返利模式。
投资人以超出市场价十倍的价格从该平台购买商品后,可以折扣价再购买两件商品在该平台上以原价“寄卖”,实现获利。该团伙以“寄卖”方式来规避法律风险,因此该案是否为个案、案件如何定性成为困扰专案组的主要问题。
为了解开这个疑团,王哲提出由司法鉴定机构对平台后台程序代码进行鉴定。果然,经司法鉴定机构鉴定,该平台所谓的“寄卖”是一层伪装,最终为该案定性为集资诈骗提供了关键性证据,确定了案件侦办方向。
2020年2月13日,以赵某等人为首的犯罪团伙被南岸区检察院以涉嫌集资诈骗罪批准逮捕。从立案到逮捕只用了短短 38 天,这是南岸分局在处置涉众领域自侦案件中,第一次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受案、定性、抓捕、逮捕工作。
在日常案件侦办过程中,细心的王哲将单独的案件串联在一起研判,发现有一群“职业投资人”长期混迹在各类非法集资平台,拥有大量会员和丰富的宣传经验,在平台上线初期积极投资或推广,平台崩盘或跑路前及时撤出,对平台的传播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重庆某科技有限公司集资诈骗一案中,85后宝妈唐某就进入了王哲的视野。由于长期在家带孩子,空闲时间较多,唐某曾参与过“云联惠”、“善心会”、“优莱商城”、“宠物街”等非法集资项目,长期的资金盘经历,让她结识了一群“职业投资人”,彼此以微信群相互联系,有新的“投资项目”上线时,便相约积极去推广。
与同事一起奔赴广东揭阳将唐某抓捕归案时,王哲发现唐某有4部手机,多个微信号,每个微信号中都加入了大量的投资群。在大量证据面前,唐某最终被认定为共犯。
在侦办案件之余,王哲对互联网非法集资案件中涌现的“职业投资人”现象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撰写论文《浅析互联网非法集资案件中“职业投资人”现象》,探讨了对该类人群的打击与防范,并在市公安局警察协会论坛发表,为该类案件的侦破工作提供了借鉴。
从警11年,王哲已经从一窍不通的“小白”成长为同事信任的伙伴,群众信赖的警官。先后破获经侦案件30余起,追诉犯罪嫌疑人50余人。
“如果回到11年前让我重新选择职业,我还是会从警,虽然放弃了寒暑假,但人生展露出了更多的价值和精彩。”王哲坚定地说,穿上了警服,就担上了责任,成了经侦人,就要时刻保护好老百姓的财产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