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重庆璧山:金融赋能“聚活水” 乡村振兴“加速跑”
2022年05月11日 21:32 来源:新华网

  让金融“活水”畅流,才能有力助农振兴。近年来,重庆璧山区积极探索以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引导金融机构围绕乡村振兴,提升金融服务质量,落实金融惠农政策,创新金融产品,持续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多金融力量。

  资金“贷”动产业兴旺添动能

  丁家街道莲花坝村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吸引游客前往游玩。

  “有了这笔资金,我们的玫瑰种植基地才会有今天的规模和效益。”5月7日,区基诚花卉苗木股份合作社理事长伍家林说起在重庆银行办理的“科技兴农贷”解决了资金难题的事,仍激动不已。

  伍家林于2011年来到健龙镇弥勒村承包土地种植苗木,2017年开始探索改种玫瑰,但苦于资金短缺,玫瑰基地的建设一度陷入窘境。“当时我们3个合伙人到处筹资,可资金缺口还差一大截。”回想起曾经的情景,伍家林依然历历在目。

  伍家林介绍,通过区供销社“旺农贷”服务中心的搭桥,他从重庆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分别获得了155万元和40万元的贷款。拿到贷款后,他们马上组建了股份合作社,并引进栽培了300多亩、140多个品种的玫瑰花和月季花,如今每到周末都有不少游客前来采摘、拍照打卡。

  这是璧山区金融资金“贷”动产业兴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璧山区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充分运用政策,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性贷款方面加大优惠支持力度,创新产品和模式,进一步延伸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服务触角。通过创设10余个“央行再贷款+”信贷产品,创建1个“央行再贷款示范基地”,初步形成“再贷款产品+示范基地”双轮驱动,稳步推进农村“三权”抵押贷款,为涉农主体提供金融支持。

  截至3月末,全区支农再贷款82家、金额3187万元,支小再贷款610家、金额3.84亿元;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及农村创新型贷款余额2.71亿元,新增贷款297笔,发放贷款额9474.7万元,同比增长0.69%。

  “三社”融合金融“活水”更畅流

  2020年10月底,正兴镇沙塝村本草传说家庭农场主肖朝焱,再次到区供销社“旺农贷”服务中心提出贷款申请,准备用于扩大规模,并最终获得了92万元的贷款。

  “以前贷款需要抵押物,程序复杂,花费的时间也多,现在只要提出申请,在一周内贷款就能到手。”肖朝焱说。而更让他满意的是,通过“旺农贷”牵线搭桥的贷款,利息也比以前低多了。

  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彭长春认为,通过“三社融合”的改革,激活金融活水,从而实现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畅通。璧山区把激活金融活水,放在“三社融合”的重中之重,并努力探索,畅通活水下乡的通道。

  在“三社融合”中,该区积极探索,通过供销社这一服务载体,将区域内的金融机构集结起来,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产业业主的金融需求有效对接,畅通金融活水流进乡村的渠道。截至4月末,58家涉农主体获得信贷资金3772万元(其中25家农民合作社获贷1376万元)。

  “由区供销社与区内的农商行、建行、农行等9家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经供销社的‘旺农贷’向银行推荐需要贷款的农村客户,再由银行进行审核评估、授信及后续贷款。”区供销社联合社负责人介绍说,为降低金融机构向乡村产业贷款的风险,区政府还建立起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1000万元的风险补偿基金,交由区供销社运营。

  同时,璧山区还对贷款业主和农民实行部分贷款贴息。在“旺农贷”实施期间,区财政每年预算贷款贴息资金200万元,在贷款涉农主体本息支付正常情况下,于次年对上年度已支付利息按照当时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0%的比例贴息。

  活了资金农村发展后劲足

  5月8日,在健龙镇新石村宜机化改造的800亩土地上,水稻、玉米、时令蔬菜成列成行,合作社的社员们正在地里干活,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前些年,新石村300多户村民将土地流转给一家苗木企业,因企业经营困难,村民钱也拿不到,地也收不回,800亩土地逐渐‘烂尾’。”新石村驻村第一书记曹秋霞介绍说,去年,村集体回收土地,通过争取上级的农业项目专项补贴资金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并成立新石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让村民以土地入股并在基地务工,人人都有活干有钱拿,年底还能分红。

  资金活则发展畅。璧山区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实行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将财政补助资金作为业主、集体、农民三方持股,持股各方每年按股分红;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民”的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和组织农民自愿以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以及自有大中型农机具、资金、技术、无形资产等生产要素入股,农民不但可获得土地入股分红、收益分红,还可在自家土地上打工,不但增加了村民收入,也增强了村民对于在家发展产业的信心。

  今年,璧山区将1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全部纳入股权化改革,力争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村占比达到85%,扎实推进“三社”融合,全面建成15个镇街供销社和126个农村综合服务社。(马兵 熊浩)

值班编辑:包敏言

【编辑: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