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评论:展科普之翼 助创新发展
2022年04月20日 15:57 来源:中新网重庆

  当前,重庆正在加速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尤其需要发挥好科普之翼的作用,厚植创新的土壤,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夯基赋能。

  英国哲学家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还有一句话:“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价值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深度和广度。”科学技术正是通过被传播、被推广和广泛的应用实现其价值,从而成为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不竭动力。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这中间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载体,那就是人,以及人的素质。

  进入新发展阶段,加强科学素质建设,对于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大军,对于营造科学理性、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对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当今时代,公民应该具备怎样的科学素质?国务院新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新《纲要》)明确指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科学素质的核心已由过去侧重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向更加强调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的转变。而伴随着这种对人的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的更高要求,我们不得不思考:新发展阶段,科普工作该如何创新发展?

  第一,科普谁来做?在更加注重弘扬科学精神和倡导价值引领的新时代,笔者认为,需要依靠更多科学家、科技工作者来做科普。因为他们才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承载者,科学方法和科学技术的掌握者。政府和社会应当为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

  第二,科普做给谁?新《纲要》明确了科学素质建设的五大重点人群,但重中之重仍然是青少年。青少年是未来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需要用科普点燃青少年科学梦想,激发青少年创新活力。

  第三,怎样做科普?创新发展,改革为先。和其他领域一样,科普也需要深化供给侧改革。从单一科普向融合科普转变;从灌输式科普向交互式科普转变;从传统科普向数字科普转变;从政府主导向政府与科学共同体协同发力转变等,唯有通过这些科普机制的创新,才能让科技成果走出象牙塔、实验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人民高品质生活。

  2021年12月,在重庆市科协的大力推动下,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重庆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继续保持西部领先,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科学素质工作目标。然而,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任重道远。据2020年全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重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20%,在全国排名第12位,尽管进步巨大(2015年排名第21位),但比西部排名第二的陕西仅高0.07个百分点,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10.56%),而处于双城经济圈内的成都为13.8%,全国排名前三的上海、北京、天津分别为24.30%、24.07%和16.58%。除此之外,我们还面临“一区两群”科学素质工作发展不平衡,城乡科普资源相差悬殊,科普设施建设基础薄弱,科普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不高,科普产业发展较为滞后,“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等问题,需要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继续重视和加强领导,需要各部门继续齐抓共管、通力协作,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的生活福祉。科技前沿每一片新生的绿叶都需要科学素质的土壤去孕育、去滋润,只有公众的科学素质得到不断提升和普遍提高,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才能始终活力奔涌、生机盎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为一名科普工作者,我们也有理由欣慰和自豪,因为我们也是科技创新的推动者、参与者、实践者和见证者。

  (作者系重庆市科协科普部部长  舒抒 )

【编辑:高吕艳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