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彭勇|茅草房的变迁
2022年02月18日 16:15 来源:中新网重庆

  由于从小在外婆家生活的缘故,我对外公、外婆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从而对外婆家的房屋记忆深刻。我耳闻目睹了外婆家从茅草房到两层楼房的三次变迁。

  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爸爸是合川城里人,在工厂上班;妈妈是大岩乡农村人,靠挣工分吃饭。由于当时户籍政策原因,妈妈不能迁入城里,便一直和外公、外婆在农村同吃同住同劳动。我出生后,就跟随妈妈居住在外婆家。外婆唱着摇篮曲、讲着嫦娥奔月的故事,一天天抚育我长大。

  外婆家的房屋座落在一个地名叫“小塆”的地方,单家独户三间茅草房。外婆家的茅草房,墙体是泥土夯成的土墙,间壁是用竹篾编成篱笆后再糊上掺有草筋的黄泥,房顶则用稻草覆盖以遮挡烈日和风雨。茅草房的右边一间是灶屋兼猪圈和鸡舍,另外两间是歇房兼堆放粮食和杂物。主要家具只有一张饭桌、三张木床和一个立柜,都已缺胳膊少腿。整栋房子可以用低矮狭窄、阴暗潮湿来形容。外公、外婆生育有五个子女,妈妈是老大,还有二姨、大舅、二舅和幺舅,我们一大家子八口人就居住在这栋茅草房里。

  我们居住的茅草房,最怕天上下雨。暴雨时,房顶四处漏水,屋里淹到脚踝;阴雨绵绵时,房顶稻草腐烂,虫子夹杂其中,滴漏的雨水黑黄黑黄的,散发一股刺鼻的腥臭味。记得一次突降大雨,房顶四处漏水,向屋里“哗哗”直流。外公、外婆和妈妈急忙搬起锅、碗、瓢、盆去接住房顶漏下的雨水。容器接满雨水后,赶紧倒在门外,又立即再拿去接住。尽管如此,屋里还是集满雨水,泥土地面被雨水浸泡后非常湿滑,我们只能趟着水慢慢行走才不致跌倒……

  也是这栋茅草房,老鼠却把它当成了乐园。老鼠不但在地上四处打洞、偷吃粮食、咬坏物品,而且在房顶的稻草里筑巢安家、恋爱生崽。我们经常听到房顶小老鼠“叽叽”的叫声,不时有老鼠在屋梁上追逐打闹,弄得鼠粪和灰尘在头顶飘飞散落。之后,外婆养了一只黑猫,猫咪也很尽职,经常逮住老鼠,才给我们带来一些安宁。

  有一次,外婆在灶屋煮饭,我帮着外婆择菜。突然,“啪” 地一声,一团东西从房顶掉在地上。外婆一看,“哎呀”一声惊叫,提起火钳便向那团东西猛打。我借着灶屋昏暗的光线,极力辨别那是一团什么东西?“黄鳝、黄鳝。”我大声说。“快让开,那是‘干黄鳝’!”外婆急切地吼着,手上仍然没有停歇,甚至加大了力度。原来那团东西是绞缠在一起的几条“干黄鳝”,总算被外婆三下五除二地打死了。外婆喘着粗气,惊恐地告诉我,“‘干黄鳝’有毒,咬到人不得了。”从此,我知道“干黄鳝”就是蛇,人被蛇咬伤会有生命危险的。

  外婆经常念叨,我们要想办法改变一下房屋。可外公却很乐观:“这比我们过去居住的房子好多了。”外公回忆说:解放前,他和外婆租佃地主的田土耕种,就居住在“小塆”,那是地主提供的两间茅草房,墙壁还是竹篾编成的“通风透光”墙呢!并且低矮狭窄得多。解放时,外公、外婆分得那两间茅草房。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外公、外婆省吃俭用、想尽办法,将那两间茅草房推倒扩建成现在这三间茅草房。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外公、外婆积攒了500元钱,便请人在屋侧开采石头、在自留地砍伐树木、在村瓦厂购买瓦片,将三间草房拆掉,又把宅基扩大,建起一排四间石墙瓦房。我们住进新建瓦房里,顿感房屋高大、宽敞、明亮了,也更安全了。全家人那个高兴哟,就不摆了!

  时光荏苒,二姨早已因恢复高考制度而升学并在异地就业,大舅、二舅先后从部队转业在外地供职,妈妈爸爸迁进城里,我也参加工作离开外婆家。外公、外婆年岁已高,幺舅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幺舅聪明好学、勤劳朴实,不但播种收割、担抬修补等农活样样精通,还自学成才成了远近闻名的木匠师傅,家庭生活过得殷实和睦。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幺舅看到家里的石墙瓦房已经建成10余年,显得有些陈旧了,再想到城里人大多住进楼房,就盘算着改善居住环境。幺舅将石墙瓦房拆掉,利用原来宅基,重新建起一栋两层楼房。乔迁新居那天,我回去向外婆、外公和幺舅道贺。走近“小塆”,顿时让我眼前一亮。林木茂盛、翠竹环绕下,坐北朝南矗立着一栋两层楼房。房后缓缓的山坡,状似椅子靠背;房前一片梯田,让视野很是开阔。楼房的墙体用条石砌成,显得厚实沉稳;楼下四间房屋的地面用水泥浇筑,显得平整光洁;二楼房屋地面则用木板镶嵌,显得古朴自然;房顶用青瓦铺盖,室内再用木板吊顶,显得宁静素雅;幺舅亲手制作的柏木家具纹理清晰,显得美观大方。真是环境清新、居室优雅,子孝母慈、其乐融融,生活甜美、远近称赞。

  进入二十一世纪,外婆、外公先后离开了我们。幺舅的女儿亦即我的表妹也长大成人创业安家,并在城里购买小区楼房居住。两年前,表妹又换了一套“花园洋房”,把幺舅、舅妈接进城里共同生活。幺舅却念念不忘乡下“小塆”那栋常年空置的两层楼房,时不时还骑摩托车回老家看一看、转一转。有空时,我也会开车载上幺舅回到“小塆”,看着这栋楼房,回忆茅草房的变迁,怀念勤劳善良的外公、外婆……

  

  作者简介:彭勇,重庆合川区作协会员,在区公安局南津街派出所任职。

【编辑:陈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