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11月25日电(余钱) 近年来,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庆城口县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基础优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龙头带动、科技支撑”,突出“质量兴茶、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生态茶业,将茶叶打造成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扩规模 优品种
今年年初,城口县印发了《城口县茶叶产业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5年),要求挖掘本土优势资源,引进本地适应性强的无性系优良品种,注重“早、中、晚”品种搭配,提高茶园良种比例,力争到2025年全县茶园面积突破2.5万亩,干茶产量达到500吨、总产值2亿元。
重庆市城口县鸡鸣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为城口县茶叶行业的龙头企业,积极响应茶叶产业提升政策,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在城口县鸡鸣乡、咸宜镇扩大茶叶种植规模到3000亩,种植优质茶树400余亩,进行可全程溯源“鸡鸣贡茶”的绿色、有机生态茶园建设试点。每年收购农民茶叶的支付资金800多万元,带动58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对当地茶产业发展起了引领作用。
今年以来,城口县出台茶叶产业扶持政策,财政安排产业扶持资金超2300万元,用于茶叶基地改造、产业链延伸,预计完成茶园改造超万亩。
改技术 提品质
城口县重视茶叶初制加工厂建设,引进智能化茶叶加工生产线,对县域内茶叶加工企业生产线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提升茶叶品质,提高产品价值。通过扶持政策支持加工企业新增精深加工生产线,通过茶叶的深加工技术,改变茶叶固有形态,制作方便美观的袋泡茶,加工速溶茶、茶浓缩汁、超微茶粉等精深加工产品,促进产业链条延伸。
“我们在政府的指导下不断改进茶叶加工技术,将传统制茶工艺与现代加工技术相结合,加工出优质绿茶珍品,达到形、色、香、味俱佳的效果,公司聘请安徽农大专家、重庆农科院专家,以及自贡、雅安、峨眉山等的名茶加工技术专家到本厂进行制茶技术传授,选派技术人员到重庆茶业集团(巴南银针)培训学习制茶新技术新工艺,加工出品质优良、风格独特的绿茶、红茶、黄茶、花茶等品种,已研制出‘鸡鸣牌’茶叶19个系列产品投放市场,年加工茶叶5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这得益于政府的重视和相关单位的支持。”城口县工商联副主席、鸡鸣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唐频说。
据悉,该公司已获得8项关于茶叶加工的专利,生产工艺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被评为“重庆市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这只是城口茶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融文化 强品牌
城口县探索茶叶基地建设与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围绕“古寺名茶”的形象定位,建设贡茶博物陈列室、茶山文化休闲区、茶文化村等,向游客提供休闲、观光、茶文化交流的自然生态环境;挖掘“白鹤井中水,鸡鸣院内茶”文化,开展茶艺表演、茶叶诗会笔会等活动,以文化品牌释放市场潜力;策划开展制茶工艺流程体验、贡茶生活体验游等活动,使古寺名茶成为城口旅游特色产品,带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白鹤井中水,鸡鸣院内茶历来是我们鸡鸣寺院的文化标签,下一步我们寺院将围绕‘一山一水一古寺,一茶一禅一净土’重点打造鸡鸣茶文化,突出高山寺院禅茶的历史文化底色,弘扬鸡鸣寺院茶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底蕴,把鸡鸣禅茶发扬光大,让宗教界为乡村振兴助力添彩。”城口县鸡鸣寺院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城口的“鸡鸣牌”茶叶系列产品被评定为中国绿色食品、中国历史名茶,“鸡鸣牌”商标获得重庆市著名商标、重庆“老字号”商品,“鸡鸣牌”茶叶产品多次荣获省部级以上奖项,包括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全国“华茗杯”名优茶金奖、重庆市十大名茶等,并被重庆市旅游局确定为“重庆非购不可”旅游商品。
审核:张霁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