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重庆工商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活跃田野村庄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07月23日 14:38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7月23日电 时值盛夏,巴渝大地骄阳似火。暑期里,重庆工商大学的学子们依然忙碌不歇,该校团委以“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为主题,以党史学习实践、理论宣讲实践、国情观察实践、乡村振兴实践及民族团结实践等为主要内容,组织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各地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月8日,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忠县马灌镇电商中心及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基地,了解当地村民在电商发展中的实际状况与真实需求,依托青年新生力促进乡村特色产品的线上销售,积极参与新时代“三农”工作。通过对忠县毛妈妈土特产经营部、马灌镇龙肖村重庆创锐生态农业发展中心、马灌镇电商中心开展实地调研,师生们深切感受到了马灌镇“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发展思路下广大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了解到当地特色产品推广存在的瓶颈。为此,实践团师生决定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发现电商发展新机遇,利用特色资源打造文化品牌,让农村百姓搭上电商“数字快车”,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同日,该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小云雀助力乡村振兴“三下乡”实践团出征仪式在启智楼顺利举行。小云雀实践团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以忠县为调研地点,立足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进行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该院院长黄钟仪对小云雀实践团提出了殷切期望:带着问题出发,带着思考实践,带着收获回家。

  当日,重庆工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举行2021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学院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党史教育、社情调研,组建了两大特色团队。两个社会实践团,分别前往铜梁区水口镇树荫村和忠县石宝镇新镇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内容涵盖当地特产的外包装设计、水果采摘技术改良、党史教育、科普课堂及社情调研等。

  7月9日,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202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将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团队或个人的形式深入基层,以基层普法、党史宣传、专题调研、社工服务等形式助力乡村振兴。同时结合大学生“四史”学习内容、民法典精神,以实践育人为导向,深入了解国情民情,将专业知识与基层实际相结合,用实际行动推进乡村振兴,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7月10日,15名师生组成的“青春向党,强国有我”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服务团来到了重庆忠县磨子乡。在当地的河流和田地中,师生们采集水样和土壤,对磨子乡现有的九个水源地和田地进行了化学分析和调研,并及时对搜集的资料进整理、总结和反馈,为当地的土壤、水体保护和农业种植发展建言献策。深入乡间地头,采取问卷形式对当地居民的农药及施肥情况进行调研,并积极宣传食品安全、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当地居民使用无公害、无剧毒型农药和化肥,养成良好的农业种植习惯。

  7月11日,重庆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启动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35名学生及5名教师组成的 6支“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将奔赴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悦崃镇、綦江区安稳镇开展为期7天的实践活动。围绕开展乡村规划与土地编制、乡村旅游推介、脱贫攻坚成果调研以及农村环境保护与垃圾分类宣讲等服务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

  同日,工商管理学院“天坑桃源,下庄天路”乡村振兴实践团来到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在下庄村愚公讲堂就“下庄天路”的修路历程开展了主题讲座。村庄四周被高山绝壁合围,生活条件艰苦,几乎与世隔绝,现实的困境使他萌生了修路改变村庄命运的想法。于是说干就干,在毛相林的带领下,全村村民捐钱出力,开始了在空中荡,壁上爬,用钢钎撬,用雷管炸,用两脚蹬的凿路历程。现场的同学们感动得热泪盈眶,下庄人执着、坚强的精神在同学们的心里深深扎根。通过本次讲座,“天坑桃源,下庄天路”乡村振兴实践团收获颇多,大家深刻认识到了“坚守初心、自强不息”的下庄精神,并表示要结合自身专业和特长积极献策,传承下庄精神,为下庄村的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当日,重庆工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忠县磨子土家族乡正式启动。实践团发挥专业特长,重点围绕磨子乡酿酒和养老产业开展课题研究,深入调查和走访了磨子乡现有的7家酒厂、6家养老院。通过调研了解到,磨子乡各个酒厂仍使用最传统的人工工艺酿造纯粮酒的方式,相较于市场上普遍流通产业化的白酒,人工酿造工艺极具辨识度。通过对生产方式、生产规模、销售渠道、流通环节等方面的详细了解,实践团认识到磨子乡的酿酒产业具有鲜明特点,且不可复制,但在产业发展上依旧存在效率低下、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随后,实践团来到磨子乡养老院,为老人们带来青春与活力的同时,了解到养老院基础设施构建不完善,老人活动场所较少,护理人员配置不够,环境卫生问题突出。实践团接下来将针对以上各方面问题,结合磨子乡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磨子乡酿酒产业发展和养老问题的合理建议及改善措施。

  7月12日,该校经济学院实践团前往重庆市南川区黎香湖镇东湖村,对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调研考察。实践团成员在调研考察过程中了解到当地政府联合公司聘请专业地质勘查队对当地土质进行勘测,结合当地温度、降雨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引进适合的品种种植。在中医药材种植田间,实践团发现当地在种植技术上采用“覆膜技术种植+高低套种+喷灌”,节约用水、节省劳动力的同时降低灌溉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药材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还能增加产量。实践团深入学习东湖村立足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利用社会资金助力乡村建设的产业振兴新形式。实践团成员表示,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东湖村将闲置资源进行有效流转,打造出具有优势的中药产业,青年大学生应致力于将专业知识与乡村实况进行有机结合,以青春之力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

  同日,该校体育学院“红心筑梦”实践团来到潼南塘坝镇开展健康体育进乡村的调研与教学活动。活动期间,师生们组织村民进行太极拳等基本教学,并对中华武术文化等知识进行了宣讲。同时,实践团也将村干部、教师反映的问题进行数据收集和调研考察,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助力完善乡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

  当日,重庆工商大学“重走长征路,青春心向党”党史学习实践团的志愿者来到贵州省遵义市花茂村和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苟坝会议会址,向解说员拜师学艺。出师后,同学们走进景区,走到群众身边,义务承担起解说员的工作。向观者深情讲解了苟坝会议历史,现场教学“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七一勋章”及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获得者老支书黄大发的故事,得到各地参观人员的高度赞扬。志愿者徐孟涵感慨到:“这不仅仅是一堂严肃的讲解培训课,更是一堂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苟坝会议中的一盏马灯、一条小道、一个重大决策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中。”

  7月13日,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现代国际设计艺术学院“艺术美乡村,‘艺’同兴乡村”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忠县乌杨街道兴合村开展乡村手绘文化墙社会实践活动,以艺术专业技能切实助力兴合村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同学们通过手中的多彩画笔,对兴合村多面墙面进行了整体的绘画装饰,将兴合村农耕文化、本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九大精神等内容以村民们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绘画形式表现在墙面上,形成了一道和谐、文明、艺术的兴合村“最美风景线”。

  7月14日,该校金融学院“心系神州事,情融牡丹乡”国情观察实践团赴垫江县东部新区及周边区域开展新型城镇化及工业园区建设调研活动,见证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进程。实践团实地考察东部新区建设情况,了解垫江发展定位及推进富民强县升位总体蓝图,以及东部新区着力打造成渝地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有力举措。在投融资板块,实践团聚焦东部新区建设中引入的PPP建设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包含PPP建设模式应用的领域、惠企政策清单及项目后期监管等问题。在考察中,实践团深受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及海绵城市等前瞻性城市建设理念的触动,对垫江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同日,国际商学院社会实践团来到了四川泸州古蔺县“三个中心”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王堂村居委会,慰问采访曾奋战于脱贫攻坚一线的老干部与老党员,了解他们帮助古蔺县脱贫的先进事迹与扶贫成果,倾听他们与脱贫攻坚的故事,并从中感受力量,吸取经验。

  7月14日至15日,重庆工商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杨军超博士率领其团队赴忠县磨子乡石梯村为当地设计智慧鱼塘监控管理系统,用专业技能为民办实事。流水养鱼项目作为石梯村集体经济的重要项目,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智慧化管理至关重要,而通过信息技术介入则可以提高管理效能。专家团队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发现,当前智慧鱼塘的设计需求包括移动区域侦测、闪光灯报警、音频输出警告等。杨军超博士团队通过观测现有监控设备,了解系统维护和配置操作,结合实地考察地拟定了基于音频报警、闪光警告以及红外夜晚侦测的方案设计。该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已得到石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充分认可,项目组将根据前期调研和方案设计进行实物研发,预期每年将促进数十万的经济增收。

  7月17日晚,作为高校深入开展大学生“文艺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践行者,重庆工商大学通识学院社会实践团走进重庆市忠县石宝镇新政村举办了文艺汇演。文艺汇演以“绘民族团结同心圆,谱文明乡风新篇章”为主题,演出包括啦啦操、歌曲、舞蹈、朗诵、三句半、电子琴弹奏等在内的12个节目。文艺汇演精彩纷呈,赢得了在场群众的阵阵欢呼和掌声,作为通识学院“学史力行:聚团结伟力,展乡风新貌”民族团结实践团为新政村带来的第一个活动,它不仅是所有实践团成员与新政村村民们的初次联欢,也为接下来实践团在新政村开展走访慰问困难户、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党史微宣讲、提升乡风文明等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编辑:陈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