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川渝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加速 企业如何站上风口起舞
2021年04月07日 09:02 来源:重庆日报

  川渝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正在加速。近日,市体育局在解读重庆“体育强市”时间表时表示,计划启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体育产业“六个一工程”。也就是说,未来两地在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互利共赢方面将迎来更多机会。市场利好已经释放,企业又该如何抓住风口,乘风而起?

  协同发展加速

  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意见》公布。市体育局在解读《实施意见》时提到,重庆体育未来将分“三步走”:

  2025年夯实体育强市建设基础,让重庆成为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2035年基本建成体育强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2000亿元;到2050年,全面建成体育强市。

  值得注意的是,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方面则有了更多明确方向。

  据透露,两地计划启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体育产业“六个一工程”,包括建立体育产业协作机制、共同创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成立一个联盟(成渝体育产业联盟)、打造一个体育旅游休闲消费季、培育一批川渝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和搭建一个平台。

  市场红利释放

  两地体育深化融合发展早已成为战略共识。3月11日,四川搏捷体育与重马体育携手推出了“跑遍川渝”川渝线上马拉松,正式开启首日就近2万人报名参加。据悉,这也是川渝两地马拉松赛的首次合作。

  4月初,由重庆和四川两地6家赛事公司共同发起的川渝路跑赛事联盟揭牌成立。记者注意到,川渝路跑赛事联盟由重马体育、四川搏捷体育、重庆千君智行体育、重庆云动体育、重庆开承体育、重庆炫豹体育6家川渝赛事公司联合发起。目前6家联盟成员共运营路跑赛事达32场。其中,中国金银铜标赛事达16场(其中,金标9场,银标和铜标各7场),国际银标和铜标2场,国际金标2场,赛事数量、规模和量级,均占据了川渝、西南马拉松赛事的大半壁江山。

  在川渝体育公司看来,通过资源互通、联动营销,可以实现合作共赢,提升赛事品质,推动川渝地区马拉松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抱团取暖,融合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重庆重马体育总经理李伟表示,联盟成立后,将在赛事的宣传、招商、运营等各个方面全方位融合互动、资源共享,尤其是要积极探索新的市场运营模式。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黄晓灵表示,不断加速的川渝区域体育产业一体化,将成为推动成渝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数据显示,2019年,重庆体育产业总规模达504.72亿元,成都市体育产业实现收入达到732亿元。也就是说,成渝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千亿元。此外,2020年,重庆和成都双双入选“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两地不仅体育资源丰富,同时还具备多样的山水、美食、文化等资源。”黄晓灵认为,两地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为两地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而便利的交通条件,则为跨区域体育消费带来更多可能。

  消费需求激活

  川渝两地浓郁的休闲生活氛围,让体育运动休闲及体育文化旅游消费成为风潮,形式多样的体育消费需求正被激活,区域体育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此次“六个一工程”提到很多具体方面。比如,从今年起,川渝共同打造“巴山蜀水·运动川渝”体育旅游休闲消费季,今年重庆两站,5月将在荣昌区举办春季体育旅游休闲消费季,暂定10月将在沙坪坝区举办秋季体育旅游休闲消费季。

  同时还将整合川渝两地特色体育旅游资源,支持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建设,开展体育旅游综合体、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体育旅游精品赛事评选工作,同时发布一批川渝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地图、明信片、路书等。

  重庆嵩悦集团旗下主要有体育和旅游两大板块。运营有重庆南天湖国际大酒店、重庆南天湖国际滑雪场、重庆武隆蓝珀酒店,在建项目有重庆巫溪天子山国际滑雪度假村。

  “川渝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加速之后,将增加赛事和活动密度。同时,以赛事活动促进相关产业升级。”重庆嵩悦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尤其是在旅游方面,除了吸引重庆周边,还将有更多四川游客前往南天湖景区进行游览和消费,无论在雪季和非雪季,都能体验到冰雪运动相关旅游内容。

  黄晓灵则表示,从区域发展来看,整合两地体育资源,将使两地的体育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进行优势互补。不仅能培育一批体育产业的专业人才,同时还可以孕育出一些好的市场项目。

  企业需找准“风口”

  在业内人士看来,成渝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就是要实现“共赢”“协同”和“互补”,共享区域体育产业利益、共谋区域体育产业未来。

  嵩悦集团相关负责人建议,可以增加两地企业的沟通交流频次,拓宽交流机会。同时积极落地举办相关项目示范会、体育展会等,为川渝两地企业协同发展创造纵深空间。

  “顶层设计已经有了,接下来需要落实,以好的项目,适合的产品来带动。”黄晓灵称,双方需要加强交流和沟通,相互合作,实现特色资源优势互补。一方面,开发出适合大众消费特征的“体育+”的项目,真正释放市场动能。另一方面,体育企业也要积极融入其中,找准目标定位,主动参与,乘风起飞。(记者 谈书)

【编辑:陈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