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唯一一次去西藏,是因为诗人吉狄马加。我不是诗人,但是我和他很熟,他很年轻的时候我们就认识了,对他的才情和诗歌我一向推崇有加,甚至说过他应该去北京,去北京发展,不能老是呆在凉山,呆在四川盆地。那年我在某位仰慕他的诗人撺掇下去了西宁,也见到了吉狄马加。其时青海在马加主持下正在搞一个很大的青海湖诗会,吸引了天南海北的诗人,闹热得很。我不是诗人,我对热烈盛大的诗会也没有兴趣,于是一个人转身去了拉萨。
可惜的是,我的身体不适合高原,不适合拉萨,下了火车便头昏脑涨,呼吸不畅,夜里睡不着觉,白天摇摇晃晃。于是赶紧去了布达拉宫,去了该去的寺庙,拜访了应该拜访的人,而后取消了所有的行程,买了一张机票,从贡嘎机场飞回重庆,器官和心情于是又变得快乐舒畅。

我崇敬每一位援藏的朋友,他们在我心目中都是时代的勇士,都是时代的英雄!周鹏程也是这样的勇士。你想想,作为一位年过知命的作家,他能够三番五次地亲赴昌都,深入生活,写了那么一本厚厚的书《藏地心迹》,歌颂重庆去昌都援藏的勇士,写活了许多用生命去守护雪山高原的干部、医生、教师,他们为雪域藏胞奉献知识、技术乃至青春和生命。
更让我陡生敬意的是,《藏地心迹》本已获得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和重庆文学奖,在报告文学界好评多多,本可以见好就收,他却忽然异想天开,要把它改编成剧本拍成电影,让我愈加惊诧不已!笔者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写小说编电影电视连续剧剧本,深知其中水深水浅。即便写成,即便找来投资者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拍成影视剧,能否通过审查能否登上院线能否保本赚钱盈利都是个未知数!我也写过不少剧本拍过电影电视剧,可以说过五关斩六将一路上有如李白惊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成功的极少。好多电影拍成了也是观众寥寥票房少少血本无归。
可周鹏程就是不信玄!硬是把自己的获奖报告文学改成了电影剧本,硬是一路顺畅拿到了国家电影局的批文,开机仪式关机仪式顺利进行后期制作大获成功最后还拿到了龙标,算是在在这条荆棘丛生的路上趟出了一条道!至此我对周鹏程刮目相看。这小子有一股大巴山人的倔犟劲头,有一种撞了南墙也不回头、不达目的死不休的精神。
实际上,《藏地心迹》的拍摄成功顺利放映经历了太多的困苦和磨难。曾经和笔者一起参加了影片《东溪突击》拍摄工作的导演余铁,在去昌都踏勘外景之后,突然病倒撒手人间, 给电影拍摄带来了意外的挫折。剧组人员也曾在赴昌都考察途中因疫情羁留了20多天,打乱了原本的影片拍摄节奏。余铁故去,临阵换将,实乃兵家大忌……一个个突兀而生的困难几乎堵塞了前进之路。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在重庆市委宣传部、市电影局、市援藏办以及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下,新的导演确定了,演员班底落实了,市话剧院的诸多名角大腕加入摄制组,担纲主要角色,各部门领导鼎力支持,很快就完成了进藏拍摄,后期剪辑等等工作,重庆历史上第一部以援藏人员感人事迹改编拍摄的电影隆重问世。
众所周知,电影剧本一般情况下多系原创或从小说改编。人物故事情节等等必须立体有型故事奇巧感人至深,且具社会意义或者人文意趣等等。从报告文学改编的电影剧本甚少。长篇报告文学《藏地心迹》里人物众多情节纷繁,从中提炼主题主线编织故事很费功夫。周鹏程果然笔力超群,他设计了三条故事线以推动情节发展。主线写马东父子两代人接力援藏:重庆援藏医生马东救治因保护马鹿而手臂受伤的藏族小学生扎西。扎西作为国旗升旗手,因受伤不能履职而苦恼,马东竭尽全力帮助他进行医疗救治和心理引导。影片通过倒叙闪回等手法讲述马东父亲援藏的经历。马父因抢救藏族护士卓玛献出了生命。马东与父亲的矛盾化解为副线:通过“木马雕刻”这一细节,展现马东父子间因代沟产生的情感冲突。马东成年后以援藏医生身份来到父亲曾经工作的地方,因救治扎西,从刘凤、卓玛处了解到父亲牺牲的真相,最终在内心与父亲达成和解。

影片用大量篇幅和桥段,展现援藏人员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了援藏人的集体群像,体现了藏汉情深与民族团结。给我印象至深的是,昌都男人的慷慨无畏和昌都女孩的美丽多情,两者恰成性格反差。高原风景和美丽少女天人合一,护士卓玛婀娜柔媚的舞姿和抚慰心灵的歌声,至今还在我的眼前晃动心底浮沉。我真没想到,天高路远的昌都有这么美,让我畏惧高原的固执有了感动和改变,竟想在有生之年去走一走。
电影的摄影画面精美,将西藏昌都地区的雪山、草原、湖泊等自然风光完美呈现,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同时,影片巧妙地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木聂弹唱融入其中,不仅丰富了电影的文化内涵,还为电影结构和场景切换起到了重要的衔接作用。此外,演员们的表演也十分出色,他们以饱满的情绪将援藏工作者和藏族同胞的形象刻画得生动鲜活,让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
《藏地心迹》打破了传统援藏影视题材的叙事方式,以情感表达为核心,诠释了因“援”而“缘”,由“建”而“见”的人间真情 。影片不仅展现了援藏工作者的家国情怀,也体现了藏族同胞对高原的坚守和责任担当,传递了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正能量 。
《藏地心迹》正在各地点映巡放,受到各界的关注和赞扬。离其今年12月上线放映的日子也越来越近。我说这部影片得来不易,周鹏程回应道,这几年他们付出太多太多,资金缺口有好几百万,除了心血和时间,参与拍摄制作的团队成员每人自愿投了5万至20万元不等。我听着心疼。援藏是国家大事,周鹏程们却自愿把国事当成一桩非做不可的事情,倾心尽力,实在是无私向往,感天动地。
公映之日,我一定会再去买票看一遍,带上我的至爱亲朋和老少网友!(完)
作者简介:许大立,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原重庆经济报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