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9月29日电 题:“三链”赋能添活力!荣昌区推动新就业群体从“城市旁观者”变为“同心共建者”
作者 苏莎
近年来,荣昌区聚焦新就业群体“联系散、共识弱、参与难”的统战工作新课题,以“组织链聚共识、服务链暖人心、治理链促共建”为抓手,将统战工作触角延伸至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推动新就业群体从“城市旁观者”变为“同心共建者”,绘就新时代新就业群体统战工作“同心图景”。
组织链聚共识:织密“连心网”,让新就业群体“有归属”
“统战工作的核心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新就业群体虽分散,但只要用‘心’联系,就能把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荣昌区委统战部副部长雷华初点明新就业群体统战工作的关键。
“我们送快递的总觉得是无人‘管’,现在加入区新专联速达小哥分会,也有了自己的娘家!”重庆德邦物流有限公司荣昌分公司员工温小亚感慨。2025年5月,在重庆市邮政管理局七分局和荣昌区委统战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区新专联成立速达小哥分会,将23名快递、外卖行业的代表人士吸纳入会,为统战工作延伸了新触角,破解了新就业群体统战联络难的问题,有利于增强新就业群体的政治认同与归属感。
在行业主管单位的支持下,还成立网约配送、交通运输、互联网行业综合党委3个,建立外卖、快递、网约车等党支部4个,纳管新就业群体党员236人。成立区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行业工会联合会1个、镇街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委员会21个,吸纳新就业群体会员2282名。
服务链暖人心:搭起“连心桥”,让新就业群体“有依靠”
“夏天送单热得头晕,冬天手冻得握不住车把,现在有了驿站,终于有个‘歇脚地’了。” 在昌州街道国泰路荣“新”驿站里,外卖骑手唐安华喝着热水,驿站墙上的“服务清单”清晰写着:免费充电、应急药品、热饭服务、法律咨询。
“我们通过整合统战系统、行业部门及社会力量,建立‘新’心联系点、荣‘新’驿站、荣‘新’夜校等平台。‘新’心联系点是统战联络前哨,是收集诉求和传递政策窗口;荣‘新’驿站聚焦构建15分钟‘暖心圈’,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歇脚充电、法律咨询等服务;荣‘新’夜校聚焦技能赋能,开设直播运营、法律维权等课程,为新就业群体发展提供路径指导。”荣昌区委统战部党派科科长张凡介绍。目前,荣昌区已建立“新”心联系点6处,荣“新”驿站45个,举办“荣新夜校”2期。开展暖新慰问、技能提升和志愿服务等活动60余场,累计服务新就业群体1000余人次。
对新就业群体的服务不仅覆盖其个人需求,更深入家庭场景——针对他们子女托管的现实难题,组建“同行相伴・童心同行”服务团,用免费托管为他们卸下“后顾之忧”。同心相伴·童心同行服务团是荣昌区委统战部统筹统一战线力量,组建的一支由党外中小学教师、心理专家、非遗传承人和文艺界人士等方面的专家或优秀成员组成服务队。2025年1至8月,服务团30余名成员,在昌龙文武学校、昌州街道宝城寺社区和黄金坡社区,为新就业群体子女或社区群众子女,提供课业辅导、音乐、美术等公益辅导活动30余场,受益学生200余名,有效缓解新就业群体因奔波忙碌无暇兼顾子女课后教育的难题。
治理链增效:激活“新动能”,让新就业群体“有作为”
“统战工作既要‘团结人’,更要‘用好人’。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是基层治理的‘活探头’,把他们动员起来,就能为统战工作注入新活力。” 这句话道出了治理链的统战逻辑。荣昌区委统战部以“同心共建”为目标,搭建参与平台,让新就业群体从“统战对象”变为“统战力量”。
组建“新新向党”志愿服务队,吸纳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志愿者200余名,开展顺手公益、就近志愿服务等活动120余场,参与1100余人次。通过“渝新拍”小哥上报高质量事件问题16个,及时流转“141”基层智治平台,推动属地镇街全面解决,新就业群体“城市前哨”“移动探头”作用得到发挥。
为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荣昌区先后推荐1名网络主播参评新重庆贡献奖,表彰繁荣昌盛贡献奖先进个人网络主播2名,慰问快递、外卖和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人员60余名,以优秀榜样激励融入基层治理。
如今在荣昌,新就业群体早已不是“旁观者”:他们是参与服务社会治理的“志愿者”、反馈问题的“信息员”,政策落地的“宣传员”。荣昌区委统战部以“三链”协同为抓手,不仅破解了新就业群体统战工作的“痛点”,更以“同心”为纽带,凝聚起新就业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当新就业群体感受到“统战归属感”,他们便会化作一股“新动能”,为荣昌画出“最大同心圆”,共同书写新时代统战工作的生动答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