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9月25日电 9月24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举行,介绍“十四五”时期现代化新重庆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发展成效。

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局长何大伟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已进入收官冲刺阶段。五年来,重庆践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着力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明确的重点任务全面落地,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万户市场主体有效注册商标量等多项指标提前完成,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
高价值专利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重庆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实施一批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9.8%提升到12.2%。
“十四五”期间,全市获中国专利奖69项,其中金奖2项、银奖6项。获奖专利集中于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等重点产业,可以说专利工作和产业发展是齐头并进的。
值得一提的是,2项中国专利奖金奖均来自两江新区企业。其中,深蓝汽车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获得中国发明专利金奖,助力其成为央企新能源销量冠军;阿维塔获得中国外观专利金奖,凭借“高颜值”助力国内国际市场迅速开拓。
近年来,两江新区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33511”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大力促进知识产权与产业技术发展协同联动,引导企业培育布局了一批产业竞争力强、市场效益突出的专利密集型产品,推动知识产权创造从“量”的快速增长向“质”的全面提升跨越。
截至目前,两江新区累计获中国专利奖24项(金奖2项、银奖2项),新区企业累计备案专利产品1247件,获认专利密集型产品44件,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加快推动“知产”变“资产”
知识产权金融对推动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推动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知识产权金融主要包括质押融资、保险、证券化、投融资等形态,是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重要渠道。
重庆试点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市级层面和两江新区先后成功发行两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为16家科技型企业完成融资超过1.81亿元,通过证券化帮助更多企业更好运用知识产权金融工具获得创新红利,推动知识产权价值实现。
去年12月,两江新区成功发行重庆市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票面利率低至1.96%,创下全国知识产权证券化发行历史的新低,成为全国首单票面利率低于2%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
“十四五”期间,两江新区通过创新“信用+知识产权质押”服务模式,推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不断升级。截至目前,全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已累计突破30亿元。
其中,全周期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产品“知企贷”尤为亮眼。该产品由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中心联合建设银行重庆两江分行、平安银行重庆自贸区分行研发,聚焦科技型企业“轻资产、缺抵押”融资瓶颈,以“信用赋能+知识产权转化”模式,有效拓宽企业融资路径,为科技型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