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9月25日电 记者从两江新区获悉,9月24日,在中国港口协会召开的“2025智慧港口大会”上,两江新区果园港集装箱码头获评“四星级智慧港口”,标志着果园港智慧港口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走进果园港码头,港区内堆满了五颜六色的集装箱。在距离码头约1公里的远程操控室,场桥司机轻点鼠标,屏幕上的场桥吊臂精准移动,将数十吨重的集装箱稳稳吊起。
同一时间,新能源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繁忙有序地行驶在码头作业区的主干道上。它们沿着北斗导航规划的精准路线,穿梭于岸桥、堆场与箱区间,自动完成集装箱从岸桥到堆场的“最后一公里”运输,全程无需人工干预,却始终保持高效有序的节奏。
目前,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日均作业量已达240个标准箱,并能实现“厘米级”定位与全流程自动作业,与智能车辆管理、远控场桥高效联动,形成“运输—装卸”全链路无人化作业模式,大幅提升港口运营效率。
这正是果园港近年来深度推进“智慧港口”建设的生动缩影。当前,果园港正加速打造成为世界的“中转站”。
2016年,果园港正式启动智慧港口建设,推动传统集装箱码头向多式联运枢纽港升级。如今,这里已落地集装箱管理系统(TOS)、无纸化平台、远控场桥、无人集卡、智慧安防预警平台、电子围网、智能闸口、智能理货等8大运营场景。
以远控场桥系统为例,过去,1名司机只能操作1台场桥。如今通过智能远程操控系统,1名司机可以操控多台场桥进行作业,每台场桥日作业时长从18小时提升至24小时,大幅提升了人力资源利用率和设备利用率。
“我们采用智慧化手段进行创新,低成本的解决内河港口智慧化转型的痛点难点。”重庆果园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亮表示。
再如无纸化平台,其投用后让单证处理实现全流程电子化流转,处理效率显著提升70%。该公司信息部部长孙晓驰介绍:智能卡口实现称量、识别、放行全流程自动化,单车通行时间从3—5分钟缩至10秒内,节省约3.5分钟。
值得注意的是,两年前该码头已拿下“四星级绿色港口”称号,同样成为长江上游地区首个获评案例,实现了智慧与绿色“双四星”领跑。
示范效应正在显现。其探索出的“传统内河港口智慧化改造”路径,为长江上游港口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探索形成了港口行业的新质生产力。
“我们正总结形成‘果园方案’,向长江上游港口推广。”方亮表示。这套方案涵盖建设标准、技术路线、管理模式等多个维度,尤其适用于水位落差大、地形复杂的内河港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