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西南医院专家提醒:科学护牙 守护全身健康
2025-09-20 20:14:44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9月20日电 2025年9月20日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口腔科主任熊宇提醒,科学饮食,促进口腔与全身健康。

  据了解,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两者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科学饮食是维护口腔健康的基础。均衡的饮食可以为牙齿发育提供必要的营养,富含钙、磷和维生素D的食物有助于增强牙釉质的硬度和抗龋能力,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在咀嚼过程中可以起到类似“天然牙刷”的作用。

  相反,过量摄入高糖、高脂、高盐和低纤维的食物,不仅会增加肥胖、糖尿病、冠心病、中风和癌症等慢性病的风险,还会导致龋齿、牙周病和牙酸蚀症等口腔疾病。熊宇强调,建立科学的饮食模式可以同时保护口腔和全身健康,预防多种疾病。

  学会辨别糖类,警惕游离糖的危害

  “许多人分不清糖的种类,尤其是不知道哪些糖对牙齿有害。”熊宇说,糖主要分为非游离糖和游离糖两类,非游离糖天然存在于新鲜水果中的果糖、奶类中的乳糖以及谷薯类中的淀粉,对牙齿危害较小;游离糖包括食品加工中添加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和糖浆,以及纯果汁、浓缩果汁和蜂蜜中的糖。

  熊宇提醒,过量摄入游离糖会增加患龋齿风险,还可能导致体重超标。

  控制游离糖摄入,科学管理体重

  “我们通常所说的‘减糖’指的是减少游离糖摄入,含糖饮料、糖果和加工零食是游离糖的主要来源。”熊宇建议,成年人和儿童每天摄入的游离糖不超过50克,最好低于25克;2岁以下的儿童应尽量避免摄入游离糖。

  除了控制摄入量,减少摄入频率也很重要。频繁摄入游离糖会使口腔长期处于酸性环境,加重牙齿损伤和牙周组织破坏。限制摄入不仅可以保护口腔健康,还能科学管理体重,预防和控制超重与肥胖。

  减少酸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

  “牙齿最怕的不是甜,而是酸,口腔中的酸很多是由游离糖被细菌分解产生的。”熊宇介绍,PH值是反映酸碱度的指标,牙釉质脱矿的临界PH值为5.5。当口腔PH值低于5.5时,牙釉质会被腐蚀破坏,进而引发牙酸蚀症和龋齿,同时加重牙周组织炎症。

  熊宇建议,喝含糖饮料或酸性饮料时使用吸管,减少饮料与牙齿的接触时间;进食后尽快用清水漱口,清除食物残渣,缓冲口腔酸性环境,避免牙齿持续受损。

  彻底清洁口腔,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牙菌斑是导致龋齿和牙周病的关键因素。除了科学饮食、限糖减酸,清除牙菌斑是促进口腔健康的基础。

  “刷牙是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最有效的方法。每次刷牙时间不能少于2分钟,早晚各刷一次,晚上刷牙更重要。”熊宇推荐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体长轴呈45度角指向根尖方向,轻轻加压使刷毛部分进入龈沟,做短距离水平颤动4-5次,每次刷2-3颗牙,确保刷到牙齿的外表面、内表面和咀嚼面。

  养成定期口腔检查的习惯

  “口腔疾病进展缓慢,早期大多没有明显症状,许多人等到疼痛时才就医,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熊宇强调,定期口腔检查可以实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疾病危害。

  熊宇建议,一般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儿童每半年至少检查一次;正在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糖尿病患者、有口腔癌家族史或长期吸烟饮酒的高危人群,最好每3-6个月检查一次;孕妇建议在孕前进行全面口腔检查,孕期中(4-6个月)再复查一次。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科学呵护。护牙没有捷径,坚持科学饮食、正确辨别和限制游离糖、减少酸性刺激、彻底清洁口腔,再加上定期检查和持续治疗,能有效预防口腔疾病,守护全身健康。(完)

【编辑:杨梦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