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9月19日电 题:荣昌民盟:黄丝带帮教重燃社区矫正对象“心”希望
“太感谢你们了!要是没有你们上门疏导,我真不知道女儿还能不能挺过来……”看着逐渐走出情绪阴霾的女儿王某,其母亲紧紧握住民盟心理咨询师的手,言语间满是感激。这温暖的一幕,源于一场由民盟重庆市委会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民盟荣昌区总支部、荣昌区司法局三方联动开展的紧急入户心理干预行动,也是该区“海棠花开・同心启航”黄丝带帮教品牌精准服务社区矫正对象的生动实践。
危机突发:火速搭建“连心桥”
“倪所长,凌晨我女儿割腕了!现在不愿意就医,您能帮忙想想办法吗……”近日,盘龙司法所的值班电话突然响起,王某母亲带着哭腔的求助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作为盘龙司法所管控的社区矫正对象,王某此前曾确诊重度抑郁症、重度焦虑症,此次割腕虽因家人及时发现未危及生命,但拒绝治疗的抵触情绪,让情况变得棘手。盘龙司法所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向荣昌区司法局汇报。荣昌区司法局迅速联系民盟荣昌区总支部,启动黄丝带“馨馨点灯”帮教行动,联系专业心理咨询资源,并立即向民盟重庆市委会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请求提供专业人才资源支持。很快,民盟重庆市委会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负责同志在工作群里发出倡议,几位心理咨询专家通过各种方式踊跃报名,纷纷表示可以到荣昌入户帮扶。经综合考量帮扶对象的性别、性格等因素,民盟重庆市委会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选择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黄丝带帮教”志愿者、圆融心理负责人郭英盟员前来荣昌助力。当天,民盟重庆市委会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民盟荣昌区总支部、荣昌区司法局三方快速组建起“司法保障+专业干预+属地协助”的帮扶专班,一场针对王某的紧急救助随即展开。
“不能让她再受刺激,我们直接上门!”考虑到王某对陌生环境的抗拒,郭英不顾舟车劳顿,高铁到达荣昌后又第一时间赶往25公里外的盘龙镇某村,冒着初秋的暑热直奔王某家中开展帮教。进门后,郭英没有急于开展疏导,而是先与王某聊起日常兴趣爱好,从“拉家常”切入缓解其紧张情绪;荣昌区司法局工作人员则向王某母亲详细了解近期生活细节,梳理情绪波动诱因;民盟荣昌区总支部志愿者默默帮助整理好家中杂物,营造温馨舒适的交流氛围。三方分工协作、默契配合,逐渐让王某放下心理戒备,主动打开了话匣子。
专业帮扶:精准重燃“心希望”
“我觉得心里好烦躁,像是有一团火……”交流中,王某哽咽着说出内心的想法。针对这一核心症结,郭英结合专业心理干预技巧,用“情绪树洞”“认知重构”等方式,引导王某释放负面情绪,帮助她客观看待社会关系与未来生活;区司法局工作人员则结合同类社区矫正对象成功回归社会的案例,为王某讲解帮扶政策,明确告知其可享受的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支持;民盟荣昌区总支部志愿者还现场联系本地公益组织,为王某对接后续心理陪伴服务。
“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还有这么多人愿意帮我。”经过1个多小时的面对面疏导,王某的眼神逐渐有了光彩,主动表示愿意接受后续治疗,轻生的念头终于按下了暂停键。鉴于王某系重度抑郁,病因复杂,咨询周期长,帮扶专班经过会商,为其制定系统有效的心理咨询方案,进一步明确了针对王某个案的心理帮扶计划。下一步,将通过申请慈善救助、就业帮扶等持续帮扶措施,引导王某逐步走出心理困境,早日顺利回归社会。
品牌赋能:黄丝带助力“同心启航”
此次对王某的精准帮扶,并非偶然案例,而是荣昌区“海棠花开・同心启航”黄丝带帮教行动常态化服务的一个缩影。自2024年启动以来,民盟荣昌区总支部、荣昌区司法局长期深度合作,充分发挥民盟人才优势,进一步推动建立专业技术精、工作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海棠花开·同心启航”黄丝带帮教志愿者队伍,该志愿队伍涵盖律师、教师、医生、心理师、企业家等,针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帮扶需求,针对性实施技能帮扶、就业宣讲、医疗帮扶、心理矫治、法律服务等一系列教育帮扶活动,助力特殊人群回归社会、适应社会,助推社会安全稳定。截至目前,“海棠花开・同心启航”黄丝带帮教在全区累计开展各类活动30余场次,暖心帮扶特殊人群200余人次。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做实做亮‘海棠花开·同心启航’黄丝带帮教特色品牌,建立健全联动协作机制,不断探索“黄丝带帮教”行动的新形式、新途径,帮助社区矫正对象“破茧成蝶、重获新生”,同心启航,回归社会。”荣昌区政协副主席、民盟荣昌区总支部主委程昌耀如是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