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重庆新闻8月28日电 题:耀”你同行│电网“越”青山,防患于未“燃”
作者 罗小单 王锐 张强 何乐
8月27日的北碚区北温泉街道金刚村,满眼的树木蜷缩着叶子,枝条软绵绵地耷拉下头,仿佛被抽去了筋骨。
看着沿途的景象,国网重庆北碚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输电运维工刘成的心弦再次绷紧。
时隔3年,重庆人决战“缙云之巅”,众志成城扑灭北碚区山火令人泪目的一幕幕,至今还在他的脑海中回闪。
“我们工作在这片土地上,就有责任和义务保一方平安。”在一个塔基下驻足,一起前来负责山火巡视的同事周阳,指尖敲击着电脑键盘,熟练地打开无人机智慧巡检平台,紧急下发一条220千伏江梅东西线的无人机巡检任务。
这是国网重庆北碚供电公司深化国网重庆电力“耀红岩”品牌建设,组织“红岩电先锋”队伍开展防山火巡视的一幕。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面对森林火险居高不下的严峻考验,国网重庆电力“耀红岩”服务队全力投入到林区电网防山火攻坚战,在崇山峻岭间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天空地”立体监测网,守护着青山常绿和电网安全。

“空勤兵”跑腿:智能研判精度准
“呼呼呼”,接到平台指令后,一架无人机展开机翼直冲云霄,灵活地按照线路预设坐标,不断调整飞行高度和拍摄角度,对杆塔通道和关键点位开展巡视。
“耀”的是巡视高效!
不到30分钟,无人机快速完成10公里江梅东西线的巡视工作。最新的巡视结果即时回传到无人机智慧巡检系统进行AI图像智能识别,树障、山火、金具锈蚀等隐患在屏幕上一目了然。
“智能化防山火,实现了‘空勤兵’勤跑腿,电力人少跑路的转变。”刘成表示,截至目前,所在公司部署了10个无人机机巢,可全面实现适航区架空线路无人机自主巡检,“以往需要1天才能巡视完毕的电网线路,现在仅需2个多小时。”
为了全面强化无人机支撑能力,国网重庆电力建立了“3+5+N”无人机巡检管理体系,3个中心建立数据库,开展应用分析;5个区域中心相互协作支撑,N家公司应用1400余架无人机,构建起全市强大的防山火空中监控网络。
无人机带来精准化,也产生了高效率。来自采访现场的统计数据,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国网重庆北碚供电公司利用无人机高频次自动化巡检电网线路,仅7月就发现近30处树竹超高隐患和2处疑似山火隐患,实现了早发现、早处置。
“千里眼”站岗:自动预警云端忙
在重要输电线路的铁塔上安装可旋转的高清摄像头,像“千里眼”一样全天候在线监测输电线路通道及周边的山林安全隐患,是国网重庆电力防山火筑下的又一道坚实屏障。
“耀”的是智能管控!
27日5时45分天刚蒙蒙亮,国网重庆北碚供电公司输电集中监控中心的输电全景监控平台传出异常报警,220千伏思鹿一线铁塔上的摄像头捕捉到线路通道下方有疑似白色烟雾。通过预警信息和实时传输的视频数据,公司输电专业运维小组迅速识别问题,并立即前往现场核实情况,仅20余分钟,就及时对线路周边一起村民焚烧草木的危险行为进行了制止和教育,有效消除了山火隐患。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些“千里眼”具体设置在哪里最合理?
“除了考虑线路的重要性,我们会尽量将摄像头安置在与无人机能够互补的地方,千方百计增加智能化设备巡视的覆盖面。”当班的生产管控值班员龚承娅以220千伏思鹿一线举例,“因为这条线跨越林区,地势复杂,总计在沿途铁塔上安装的高清摄像头多达14个。”
“闪电侠”接单:联动处置效率高
“智防+人防”模式,实现了事半功倍。“空勤兵”或“千里眼”“派单”后,24小时待命的“耀红岩”服务队队员能闪电完成“接单”,并前往现场开展精准复勘或消缺。
“耀”的是共同奔赴!
为了提升应对特殊输电通道森林山火的快速响应能力,国网重庆电力在线路周边常设18个联勤值守点,在发布森林火险预警后,根据“红橙黄蓝”四个预警等级,联动地方政府增设到最多204个值守点,确保每基杆塔有人盯守,快速响应,联动处置。

半个月前,国网重庆北碚供电公司输电检修(电缆)班工作人员针对水土片区输电通道实施精确地面特巡,沿220千伏思云北线逐档细致排查时,发现3号至4号铁塔线路间中相导线上缠绕有空飘异物,随时可能引发短路停电和火灾险情。面对这一状况,巡检人员迅速携带激光除障设备赶赴现场,操作设备稳稳避开线路本体,精准锁定异物并快速将其切除,顺利完成现场消缺。
迎战高温,国网重庆电力共组建了34支应急基干队伍和637支应急抢修队伍,有8500余名抢修队员24小时待命。队伍配备了大型发电车、高空作业车、排水车等大中型装备,以及应急发电、照明、指挥部帐篷等实战化小型装备5000余台套,35个仓库储备了充足的应急抢险物资,时刻做到常备不懈、有备无患。
青山作证,铁军担当。面对持续高温,镜头里的国网重庆电力“耀红岩”服务队选择用汗水守护山城清凉,用青春筑牢山火防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完)